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梗与散步有关?医生再三强调:70岁以后,散步时要多注意这几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梗与散步有关?医生再三强调:70岁以后,散步时要多注意这几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1750349212/6854359c02001axc6

随着年龄的增长,散步成为了许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当的散步方式可能暗藏健康风险,甚至与脑梗有关。本文将从医生的专业角度,为您详细介绍70岁以后散步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散步速度:快步如飞,还是悠然自得?

散步速度是许多老年人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走得越快,锻炼效果越好。但这种观念在70岁以后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快步走时,身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更卖力地工作,血压也随之波动。就像一台老旧的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很容易“熄火”。

临床上,我见过一位75岁的老人,他平时喜欢快步走,速度甚至超过年轻人。起初他并未察觉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头晕和偶尔失语的症状开始出现。检查发现,他的脑部出现了小范围缺血,罪魁祸首正是散步时过快的速度。脑部供血不足,就像田地里灌溉的水流被堵住,细胞得不到滋养,脑梗的风险自然增加。

因此,70岁以后,散步速度应适中,保持轻松的节奏。这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避免心脏和脑部的过度负担。

前倾姿势:不知不觉的“健康杀手”

除了速度,散步姿势也至关重要。许多老人在走路时习惯性地前倾,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他们向前。这种姿势看似无害,实则暗藏危机。前倾时,身体的重心前移,脊柱弯曲,就像一座被压弯的拱桥,血液回流受阻,尤其是下肢的血液循环。临床上,我见过不少因姿势不当导致脑部缺血的老人。他们长期前倾走路,血液流向大脑的速度变慢,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水流不畅。最终,脑部缺血,记忆力减退、头晕甚至摔倒都可能接踵而至。

有一位78岁的老人,他坚持每天散步,但走路时总是背弯曲、身体前倾。半年后,他开始感到记忆力明显下降,还因头晕摔倒过一次。检查发现,他的脑部有轻微缺血现象。我告诉他,这与他长期的前倾姿势密切相关。正确的姿势是保持身体直立,抬头挺胸,这样能让血液顺畅流向大脑,减少脑梗的风险。

不平地面:锻炼还是陷阱?

很多老人喜欢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散步,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脚踝和腿部力量。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不平整的地面会让脚步变得不稳定,身体平衡也难以维持,就像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摔倒的瞬间,身体的应激反应会让血压骤升,血液流向脑部的通道可能被瞬间堵住,就像突然关上的水龙头,脑部缺血,脑梗的风险随之增加。

我曾接诊过一位75岁的老人,他平时喜欢走小坡道和不平整的路面,一次摔倒后,出现了偏瘫。检查发现,他的脑部有轻微脑梗,罪魁祸首正是摔倒时的瞬间冲击。患者自己也回忆到,他平时总是喜欢走一些不平整的地面,甚至有时候不注意路面,导致平衡感差,这才造成了最终的后果。

因此,70岁以后,散步时最好选择平坦、坚实的路面,避免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这样不仅能减少摔倒的风险,还能让血液循环保持稳定,降低脑梗的发生概率。

散步时长:过犹不及

散步时间过长,也可能成为健康隐患。许多老人习惯每天走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超过1小时。然而,长时间的行走会让身体疲劳,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也会随之增加。就像长时间运转的机器,零件容易磨损。我曾遇到一位80岁的老人,他每天坚持走2小时,风雨无阻。但时间久了,他开始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功能有所下降,血管也出现了轻度狭窄。原因很简单,长时间的行走让心脏和血管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跟不上,健康问题自然接踵而至。

因此,70岁以后,散步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次30-45分钟为宜。这样既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又不会让身体过度疲劳。

散步环境:选择适宜的“舞台”

散步的环境也很重要。许多老人喜欢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散步,认为这样可以顺便买菜或办事。然而,这样的环境空气污染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加重心血管负担。就像在雾霾天里跑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抗议”。相比之下,公园或小区内的环境更为理想。这里空气清新,噪音较小,能让身体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我曾建议一位72岁的老人,将散步地点从街道转移到公园。几个月后,他告诉我,不仅呼吸顺畅了,连睡眠质量都提高了。

因此,70岁以后,尽量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散步,让身体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