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弹性问题求解及MATLAB实现
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弹性问题求解及MATLAB实现
有限元法(FEM)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计算方法,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解决结构力学问题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弹性问题求解,并利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实现。文章首先阐述平面弹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包括应力应变关系、平衡方程以及边界条件;接着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单元划分、形函数、刚度矩阵和节点力等概念;最后,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展示基于MATLAB实现平面弹性问题的求解过程,包括模型建立、单元划分、矩阵组装、求解线性方程组以及结果后处理等环节。
平面弹性问题的基本理论
平面弹性问题是指在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问题。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力应变关系
边界条件
平面弹性问题的边界条件分为两种:
- 位移边界条件:指定边界上的节点位移。
- 力边界条件:指定边界上的节点力。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有限元法将连续的结构离散为一系列有限大小的单元,并将单元节点的位移作为未知量进行求解。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单元划分
将结构离散为若干个有限大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节点组成。单元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结构的形状和精度要求。
形函数
形函数用于描述单元内节点位移与单元坐标的关系,通常采用多项式函数。形函数需要满足插值条件,即在节点处插值值为节点位移。
刚度矩阵
刚度矩阵反映了单元节点位移与节点力之间的关系,其表达式如下:
$$
K = \int_A B^T D B dA
$$
节点力
节点力包括外力、体力和单元间相互作用力。外力作用于节点上,体力作用于单元内,单元间相互作用力由节点位移决定。
MATLAB 实现平面弹性问题求解
模型建立
首先,需要建立平面弹性问题的几何模型,包括结构尺寸、材料性质、边界条件等信息。
单元划分
将模型离散为若干个单元,并定义单元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
矩阵组装
根据单元划分和形函数,计算每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并将它们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和全局节点力。
求解线性方程组
根据全局刚度矩阵和全局节点力,建立线性方程组,并利用MATLAB中的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节点位移。
结果后处理
根据节点位移,计算单元应力、应变等结果,并绘制结果图,进行分析。
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弹性问题求解方法,并利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实现。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单元划分和形函数的选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单元划分和形函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