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火灾逃生设计要点
现代建筑火灾逃生设计要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建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2000年至2019年间发生的重大伤亡火灾事故中,75%的严重伤亡是由于疏散不畅导致的。因此,科学合理的火灾逃生设计对于提高建筑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建筑火灾逃生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现代建筑的火灾逃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用途、人员密度、火灾荷载、疏散路径和消防设施等。以城市交通隧道为例,其防火设计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隧道分类与防火标准:隧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其长度和通行车辆类型。现代隧道往往长度较长,且需要通行危险材料运输车辆,这增加了火灾规模和持续时间。因此,隧道设计时必须采用不同于地面建筑的防火措施。
结构耐火性能:隧道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火灾时的救援和逃生效率。规范要求隧道结构必须满足特定的耐火极限,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结构稳定,防止坍塌。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裂,因此需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疏散通道设置:隧道内的车辆疏散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双孔隧道之间设置车行横通道,另一种是在双孔中间设置专用车行疏散通道。前者工程量小、造价较低,在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后者可靠性更好、安全性高,但因造价高,在工程中应用不多。双孔隧道之间的车行横通道、专用车行疏散通道不仅可用于隧道内车辆疏散,还可用于巡查、维修、救援及车辆转换行驶方向。
烟气控制与材料选择: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烟气控制和减小火灾烟气对人的毒性作用是隧道防火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严格控制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其发烟量,特别是可能产生大量毒性气体的材料。
不合理逃生设计的惨痛教训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火灾事故,凸显了合理逃生设计的重要性。
黑龙江哈尔滨北方南勋大市场火灾:2015年2月,哈尔滨市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发生火灾,造成5名消防战士死亡,14人受伤。起火的仓库位于一栋11层高的居民楼,1-3层为仓库,其余为居民住宅。火灾最初只是近千平方米的过火范围,但由于库房内存放的多为易燃物品,导致“火烧连营”。由于火场所在地为房龄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街道狭窄,车辆、人员密集,加之防火通道设计不合理、楼体结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施救困难,消防车辆初期无法近前救援。起火地点为三层仓库,过火面积1.1万平方米,楼房坍塌3000平方米。燃烧40多个小时的火灾得到控制。
河南鲁山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2015年5月,河南省鲁山县城西琴台办事处三里河村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亡38人、伤6人;经核查,着火宿舍共有51个床位,当晚有44人居住。火灾导致38人遇难,2人重伤,4人轻伤,44位老人无人顺利逃出,伤者已送医院救治。此次火灾原因认定为电气线路故障,该建筑使用彩钢板搭建,其板芯为易燃材料,着火后燃烧十分迅速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科学设计,防患于未然
为了提高建筑的火灾逃生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建筑内部应设置清晰的疏散指示标志,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避免设置障碍物。
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根据建筑规模和人员密度,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避免人员在逃生时过于集中。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设施等。这些设施能够在火灾初期及时发现并控制火势,为人员逃生争取宝贵时间。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通过模拟火灾场景,让建筑使用者熟悉逃生路线和应急程序,提高其在真实火灾中的生存几率。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加强对建筑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防火意识。
建筑火灾逃生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