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7/09/99071_1125551368.shtml

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其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古希腊哲学到近现代科学思维,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与经验论的探讨,为现代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将探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哲学演变历程,并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逻辑实证主义

爱因斯坦在1953年给J.S.Switzer的信中提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也提出:“当我们说,近代科学是在伽利略时代的西欧发展起来的,我想,我们是指,仅在那里产生了数学化的假设应用于自然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学在所提出的问题中的应用。总而言之,是数学与实验的结合。”

可见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与逻辑和实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科学的发现来源于理论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检验的结合,这种思维方法可被认为是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

理论(Model)来源于科学家的建构,属于另一个世界(原理世界),它只需要满足逻辑一致性,那在理论的世界就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要和经验世界建立联系,那就必须对理论(Model)进行检验,只有理论(Model)经受住经验“法庭”的审判才有可能被应用于现实世界。

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虽然在哲学上被证明失败了,因为逻辑上我们并不能去证实任何理论也没法证伪任何理论,没有办法找到绝对的真题,所以对于获取推动社会进步的或然知识知识而言,逻辑实证主义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因而在科学研究中被普遍应用。那这种科学思维方法从何而来呢?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哲学基础的演变

其实爱因斯坦提出的形式逻辑体系(李约瑟提出的“数学”)与系统的实验分别对应西方传统哲学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本体论世界,一个是经验世界。两个世界的划分首先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寻找关于事物的一般定义,探讨事物“本身”的做法对柏拉图影响很大。但是柏拉图并不满足于老师苏格拉底局限于经验领域探讨事物本质的做法,他认为经验世界的事物变化不定,而真正的知识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在经验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知识(智慧,柏拉图将智慧等同于知识)。要找到真正的知识需要另辟途径,所以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正实在的东西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而经验世界的具体事物仅仅只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摹仿,即先有了关于万物的“理念”,然后才有万物。“理念”才是世界的本质,而“理念”本身则来源于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柏拉图的“理念”与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存在”以及苏格拉底的事物“本身”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理念论将世界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由“理念”以及理念之间逻辑关系组成的纯粹原理世界,另一个是杂乱无章的经验世界(表象世界),我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才是真理,而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只能称之为意见。

那处于经验世界的人如何获得真理呢?柏拉图认为灵魂在注入我们身体之前是处在理念世界的,它拥有关于理念世界的所有知识,但是在注入我们身体之后,我们将其遗忘了,所以需要不断地经验刺激才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理念的知识。但是这种认知并不能让人满意,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不赞成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多地偏向经验论,但是柏拉图关于理念间的关系却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所取代,逻辑必然性成为本体论世界的最重要的特征。

进入中世纪后,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理论刚好符合宗教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区分,所以被基督教所接受,从而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但是进入近代以后,人们逐渐从宗教生活转向世俗生活,哲学层面也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近现代的哲学家们并不满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经院哲学关于真理的方案,从而产生了以欧洲大陆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以英伦三岛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

理性主义认为可以从极少数概念(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出发推出整个知识体系,基本上接受柏拉图的本体论思想,但是他们认为人们通过理性可以把握理念世界的真理;而经验主义则攻击理性主义的“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洛克),根本不存在什么“天赋观念”,只有在成长的过程,经验才会不断地丰富白板的内容,所以经验主义者认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在于经验,对于本理论是持反对态度的。从根本上说,虽然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是从完全相反的视角来寻找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但综合起来还是在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的范围之内,所以英国的哲学家怀特海说,西方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而已

不幸的是,随着认识论对发展不管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都进入了死胡同,理性主义认识论发展到莱布尼茨和沃尔夫时已经陷入了所谓的“独断论”,这种“独断论”极力夸大理性的作用,而贬损经验的作用,认为只要从极少数的“天赋观念”,严格遵守逻辑规律就可以推出关于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经验主义认识论发展到休谟时已经陷入了彻底的“怀疑论”,休谟认为对所谓的实体(不管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知道的只是一堆堆杂乱无章的经验,尤其是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影响尤为深远,休谟认为两件事件的因果关系我们根本没办法经验到,因果关系只是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而已。到这里两种认识论在解决如何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问题上都失败了。

其后认识论就进入综合时代,即德国古典哲学时代。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其中又以康德和黑格尔最为著名,两人都用逻辑建立起庞大的哲学体系。首先是康德试图综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论,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命题,并通过主客互换的方法证明综合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先天综合知识是可能的,但是康德为信仰和“自在之物”留下了领地,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所谓“二元论”与不可知论。

而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并不彻底,在谢林的哲学基础上提出“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囊括了世间万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不管是同一的还是对立的,世界的运动就是“绝对精神”自我的运动,不断的拆分统一,不断地肯定否定,最终又回归“绝对精神”,就像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样,大爆炸的起点就是“绝对精神”,当然终点也是。

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黑格尔就达到巅峰状态了,而形而上学(本体论)在黑格尔这里也呈现出最后的辉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虽然伟大,但总体而言走的还是西方传统的本体论思辨的路线,对经验世界的漠视并没有使其为现实世界提供完美的方案。以至于西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起以弗雷格、罗素以及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革命,这场革命又对后面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哲学家几乎都是经验主义者,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澄清命题,将形而上学从哲学中清除。就如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凡可说的要说清楚,不可说的需保持沉默。”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来看,几乎整个哲学都是围绕着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的哲学思想展开的,发展到近代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的本体论思想慢慢地消解了,而哲学对经验世界却来越重视,这当然与哲学发展的背景有关。但即便如此,以形式逻辑呈现的本体论的纯粹原理世界对后世的科学思维方法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学科上慢慢演变为现在的形式科学(数学、逻辑学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建构本质上是科学家建构的纯粹原理世界,在这个模型世界中最重要的是逻辑一致性,满足逻辑一致性的模型在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模型,而如果要解释现实那必然需要实践检验以及不断地调整理论模型,这就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生物学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沃森-克里克的DNA等;经济学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等等现代科学成果几乎都是利用这一思维方法获得的。所以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根本上是两个世界理论的结果,两个世界必然产生主体和客体的认知关系,不管是主体符合客体还是客体符合主体都学要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的一端连接主体世界,另一端连接客体世界,注定需要包含思维的纯粹原理世界以及经验世界。这就是现代的科学思维。

论“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本人认为由于中国关于技术的发明主要起于实用,往往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若与西方相较,中国这许多技术发明,缺少了西方科学史上那特殊的精神,即长期而系统地,通过数学化的方式来探求宇宙的奥秘。所以中国史上虽有不少合乎科学原理的技术发明,但并未发展出一套体用兼备的系统科学。其实李约瑟的观点和爱因斯坦如出一辙,我们缺的是这种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什么会缺少这种思维方法呢?当然有很多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西方哲学是两个世界的哲学,一个是感性的、多变的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超越经验的理性的、本质的纯粹原理世界。而中国的哲学却没有这种分离的特性,我们没有在经验世界分离出一个纯粹的原理世界,我们的哲学特征是“道不离器”、“天人合一”,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道”也是从经验世界不断总结出来的,虽然超越经验但是还是来自经验,又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生字体现“道”和万物不相离,这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有本质区别,理念世界和经验世界完全无关,相互独立,理念世界的发展完全是概念自身运动的结果,而不是来源于经验世界。

对于儒家学说而言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哲学,或者是人生哲学更谈不上思辨性。所以从哲学上来说我们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哲学,主要处理的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人如何在现下社会秩序中找到自己位置的问题,人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这种哲学的目的达到某种人生境界(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圣人,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而对于认知层面的问题则被弱化。所以现代科学的形式逻辑与实践检验的思维方法没法形成,现代科学也就不可能发生在中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