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要知识还是要学历——华罗庚的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要知识还是要学历——华罗庚的启示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3400174_121124764

华罗庚,一位从江苏常州金坛县小杂货铺走出来的世界级数学家,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那个年代,他凭借对数学的热爱,克服了家庭贫困、学历终止等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学历,而在于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1924年,江苏常州金坛县,一个名叫华罗庚的男孩子拎着书包走出金坛县里初级中学的大门,他回头看了一眼学校,然后默默地朝自己小杂货铺的方向走去。这一刻,不仅他的初中生活结束了,他的校园生活也结束了。不是他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而是家里经济拮据,没有办法支持他继续读书了。他的学历,永远终止在了“初中毕业”。

回到家里,华罗庚的任务是帮助爸爸料理家里的杂货铺。“你不是喜欢数学吗,收个钱、算算账,应该没问题吧?”爸爸没觉得儿子有什么遗憾的,读再多书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回家继承这个小买卖嘛。

他想错了,这个喜欢数学的儿子,看杂货铺还真有问题。问题就是,华罗庚放不下心心念念的数学。他时常跑去初中校长王维克的家长借数学书,然后就坐在铺子里自学。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己计算解答。华罗庚一门心思都在数学题上,卖东西出了好几次笑话。别人问:多少钱?他就报出了心里正在想的数学题的答案。给别人找钱,一不小心就把心算的那个数字给找零出去了。有一次多找了钱,他跑出去二里地追人家要。还有一次晚上关门一算账,少收了一块大洋,小杂货铺几个月都白干了。

告别学校的华罗庚,可没有终结自己的学习。虽然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是能上大学,还是能靠公务员,还是能经商发大财……没有人给他任何许诺,他也看不到任何前景。但他就是单纯的喜爱数学。纯粹出于自身兴趣爱好的学习,是完全依赖内驱力的学习,却也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青年华罗庚

小杂货铺里看摊儿的华罗庚,没有放弃数学。数学世界也没有放弃他。先是王维克校长请他回学校来当图书馆管理员,后是他发表的一篇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熊庆来发现,邀请他赴京。一个初中毕业生,凭着爱好全靠自学,居然得到了清华大学的OFFER,成为了算学系的一名助理,几年内就被破格提升为助教和讲师。

1936年,26岁的华罗庚又得到一个好机会:他获得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剑桥留学。到了康河之滨古老的剑桥大学,华罗庚面临一个选择。他可以申请博士入学,将来通过博士课程和论文答辩,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也可以仅作为访问学者,各个学院的课程可以自由地旁听,但不会有学位。

是要一纸学历,还是要畅游知识的海洋?年轻的华罗庚选择了后者。一来他不是为学历来的,他想用在剑桥的这两年,尽可能多地学习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种知识,尽量多地充实自己的大脑和内心。二来修博士学位的学分,需要交钱,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剑桥的教授很惊讶华罗庚的选择,他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连剑桥的博士学位都看不上的中国人。”

华罗庚当然不是看不起剑桥,而是他明白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如果就是为了拿个学历,回国后评教授,当院长,将来当院士,那当然是要学历。如果是来学知识的,学知识又是单纯地为了拓展视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更好的自己,那有没有一张文凭就无所谓了。

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也面临着类似华罗庚的选择呢——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最终得到一个985、211的漂亮的学位证书吗?然后就可以找体面的工作,有体面的收入,在大城市安家?……如果是这种功利的目的,我们从小到大,直到在北大清华里学到的所有知识,都不重要,都可以在双手接过校长递过来的毕业证的一瞬间还给学校和老师。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我们从来都没有因为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对世界的了解,而收获愉悦和满足。我们视学习如工具,如进身之阶。所以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一定充满了痛苦和焦虑。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没考上大学,我们就失去学习机会了吗?现在很对大学的大门都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很容易就能拿到自己喜欢的院系的课程表,听到自己喜欢的教授的授课。更别说还有更开放的公众图书馆,更更开放的网络空间……只有我们的兴趣是知识本身,知识就不会给我们设置围墙。只不过学得再多,也没人给我们发一张毕业证而已。

猴叔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朝一日,你人生中所有要考的试全都考完了,也不再会有任何选拔和竞赛了,那到时如果你还会拿起书本自己阅读的话,你会读哪个专业的书?

你一定会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你内心单纯喜欢的那个领域。就是单纯的喜欢,不为学历,不为找工作,不为职称,也不为升职加薪。

华罗庚

既然你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学科,那为什么不开始学习呢?只要你喜欢,这种学习就不需要升职、加薪、工作平台、学历证书等等的正向激励,也不需要交作业、参加考试、末位淘汰等等的反向刺激,只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足够了。

翻开书,你自己就走进了一个自己的宇宙。学习一天,就有一天在持续成长,在变成更好的自己。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再怎么自学,也成不了专家,进不了清华,甚至吃不了这碗专业饭。但成长总是一件让自己愉快的事情,而且是一件不太奢侈的事情。

华罗庚少年和青年时,两次选择,都是要知识,不要结果。这是华罗庚的故事中最让猴叔感动的部分。既然有自己真心喜欢的领域,去学习就行,去实践就好,别太在意回报。成长就是最好的回报。

华罗庚

推荐一本书吧,《华罗庚——小杂货铺里走出的大数学家》,徐鲁著,接力出版社2019年出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