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这个节气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物候变化,也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变化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和谚语。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 气温降低:白露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炎热逐渐褪去,白天气温显著下降,早晚温差增大。
- 降水减少:进入白露后,降水量相对较少,干燥的天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湿度上升:由于早晨露水的形成,空气湿度普遍较高,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阳光明媚:白露期间,阳光透过蓝天洒落大地,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 风力增强:秋风开始频繁出现,吹拂着大地,带来一丝丝凉意。
随着白露的到来,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温度的骤降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尤其是在早晨,清晨的寒意让人不禁裹紧衣物,感受到季节的转换。白露后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干燥的气候让人感到舒适,也有助于农作物的成熟。在这个时候,农田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土壤变得更加坚实。
白露时节的湿度虽然较高,但由于日照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整体的干燥感逐渐增强。与此白露带来的秋风也逐渐加大,吹拂着树叶,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这样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植物和动物生长情况
白露节气是秋季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的果实和谷物逐渐成熟。这个时期,自然界的动物也开始储备食物过冬。人们可以观察到松鼠、蚂蚁等动物忙碌的身影,它们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食物。
白露节气的农事活动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
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白露节气的谚语
-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 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
- 白露逢“双”,干谷满仓。
- 白露干一干,寒露宽一宽。
-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 白露露水大,谷米白如银。
-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
-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 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
-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 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
-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 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
-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 凉秋白露前,霜华大如钱。
- 秋风是短节,白露是暖节。
-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 白露"风兼雨,有谷堆满路。
- 白露“风兼雨,有谷堆满路。
-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 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 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
- 白露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 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
-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