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组学技术:精准医疗的未来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组学技术:精准医疗的未来之路

引用
科学网
14
来源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6671-1470937.html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7197961
3.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ee48844584be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5225213
5.
https://www.u-labex.com/article-28914.html
6.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930197/
7.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517385
8.
https://shmc.fudan.edu.cn/news/2025/0113/c1892a144002/page.htm
9.
https://www.shbio.com/articles/8068
10.
https://www.biomart.cn/news/16/3210997_0.htm
11.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4-12-31-11
12.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271310
13.
https://www.oebiotech.com/index.php?c=show&id=933
14.
https://www.epibiotek.com/Exosomesyanjiu/detail/9307

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数据,研究人员能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揭示生物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多组学技术的基本概念

多组学技术是一种整合多种组学数据的分析方法,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揭示生物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它涵盖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常见组学数据。

  • 基因组学:关注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变异以及进化规律等方面,通过全基因组测序(WGS)、全外显子组测序(WES)、SNP检测等技术手段,研究基因突变、个体遗传多样性、疾病的遗传基础等问题。

  • 转录组学:聚焦于分析细胞中RNA的种类、数量及表达水平,进而揭示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其技术手段包括RNA-seq、qRT-PCR、微阵列(microarray)等。

  • 蛋白质组学:致力于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结构、修饰及其功能。技术手段有质谱分析(MS)、双向电泳(2D-GE)、Western blot等。

  • 代谢组学:对象主要是生物系统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如氨基酸、脂质、糖类等,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代谢产物在生命体对外界刺激、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基因突变时的多元动态反应。

临床应用案例

肿瘤研究

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尤为突出。例如,在胆管癌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GeoMx® DSP空间多组学技术,对12例胆管癌活检组织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切片进行分析,发现了一批具有相似基线特征的晚期iCCA患者,他们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极端离群现象。诊断性活检由数字病理学鉴定,然后对大块组织区域和地理空间大切片组织区域进行全转录组分析。通过GeoMx分析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的空间转录组学研究。本文对多组切除癌症的转录组特征进行了评估,以及利用体外细胞系、体内小鼠模型和单细胞RNA序列数据分析特征。结果表明RPLS特征可能是衡量iCCA化疗结果的一个新指标。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和验证这一转录组特征,以便在这些情况下制定精准化疗策略。

在肺癌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891份NSCLC肿瘤样本的转录组,这些样本来自两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这两项试验目的为研究atezolizumab(一种靶向PD-L1的人源化IgG1 mAb)与多西他赛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活性。研究发现,NSCLC中的IDO1通路是由免疫系统而非肿瘤细胞驱动的。将IDO1与抗-PD-1/PD-L1联用可能只对有炎症的肿瘤患者,尤其是有TLS的患者有益。

在食管癌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和DSP对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的原发肿瘤浅层(PTsup)、深层(PTdeep)和LNmets亚区进行了评估。为了验证研究结果,还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分析。这项研究揭示了ESCC和匹配淋巴结转移的空间瘤内空间异质性。

遗传疾病诊断

多组学技术在遗传疾病诊断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疾病。例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经成功地鉴定出了疾病的风险位点。此外,微生物组与许多人类常见疾病有关,患有诸如炎症性肠病、II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确实具有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的微生物组成。此外,微生物组对免疫功能有强烈影响,在动物模型中被认为是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人工智能算法,特别是机器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这些算法能够系统地捕捉多组数据之间的复杂关联,建立更可靠的多组学数据联动。此外,人工智能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异构、维数魔咒、数据缺失、类不平衡、大数据扩展性等问题。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整合多组学数据和非组学数据,全面解析机体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实现疾病早筛,进行疾病亚型分类,并为疾病预后预测和治疗反应监测提供强大的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多组学技术在精准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多组学数据的标准化率较低,不同平台的单位和检测限不统一,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此外,现有的网络模型尚未充分考虑病机的非线性突变,需要开发更先进的计算模型。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组学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病机可量化、方药可预测、疗效可预见”的三大突破,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在推动精准医疗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整合多维度的生物信息,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复杂机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组学技术必将在精准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