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猿人遗址重启考古发掘,发现疑似人工痕迹化石
元谋猿人遗址重启考古发掘,发现疑似人工痕迹化石
2023年7月,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启动了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2000年之后,时隔23年再次对该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此次发掘不仅规模空前,更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重启发掘:跨越半个世纪的探索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1965年首次发现两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这一发现将中国早期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遗址自发现以来,先后经历了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人类化石和遗物,包括门齿化石、胫骨化石残段、石制品、尖状骨器等。这些发现不仅写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更对揭示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规模空前:80余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
此次发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8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发掘工作将持续到2027年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
重要发现:疑似人工痕迹引关注
在遗址东南部的郭家包梁子区域,考古队确定了4个发掘区,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目前A区的系统发掘已全面展开。在前期调查中,考古队已在遗址周边发现40处旧石器和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地点,采集到600余件石器标本和640余件动物化石。其中,一些化石标本上发现的疑似人工痕迹尤为引人注目。
科学价值:多学科研究揭示人类起源
此次发掘将聚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年代学、环境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开展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元谋猿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现代人类的演化关系。
保护与传承:建立生物防护栏
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近年来当地政府建立了生物防护栏,并聘请当地村民担任遗址看护员。每天,看护员都会花费两三个小时巡逻整个遗址,清扫保护区里的垃圾,防止外来人员破坏土层、偷挖化石。
此次元谋猿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人类起源的深入探索。随着发掘工作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重要的发现陆续揭晓,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东方人类故乡”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