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江是否真的出征过方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江是否真的出征过方腊?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4c205afca3a30234abb511d5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954885
3.
https://www.sohu.com/a/473875888_120387927
4.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author=%E5%AE%AB%E5%B4%8E%E5%B8%82%E5%AE%9A&ii=86d32210811e6c4f0g019420
5.
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10341215/
6.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09984183777003180.html
7.
https://stcm.syphu.edu.cn/info/1026/2390.htm
8.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addc0a6f73d4e43ff206ad1e19c84357
9.
http://www.wxg.org.cn/jzzx/1544.jhtml
10.
https://www.lishirenwu.com/songchaogushi/42889.html
11.
https://xkjs.syphu.edu.cn/info/1031/1239.htm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531/05/69471426_1082794158.shtml

关于宋江是否真的出征过方腊的争议一直存在。多数史学家认为,根据《三朝北盟会编》等书记载,宋江被招安后随童贯征讨方腊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宋史》则记载宋江战败投降,且张叔夜仅用千人就打败了他,这使得一些学者质疑其是否有能力率军征讨方腊。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提出的“两个宋江”论更是增加了这一谜团的复杂性。这些争论让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和经历产生了更多好奇。

01

支持宋江征讨方腊的史料证据

关于宋江是否征讨过方腊,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直接证据。南宋徐梦莘编著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台、温、婺、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兴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三朝北盟会编》是记载宋代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战史事的编年体历史巨著,内容丰富,保存了许多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南宋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也记载:“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与宋江破贼上宛洞”。《皇宋十朝纲要》是一部包括北宋九帝和南宋高宗时期的编年体宋代史。

《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纪注解:“宋宣和二年,睦州方腊作乱,陷六州五十二县,势甚振。会张叔夜招降梁山宋江,使属熙河前军统领辛兴宗,辛予千人,令攻杭州。杭州贼方七佛,有众六万,宋江用计攻破,擒之,旧属百余人亦伤亡过半。中军统制表江等职功,辛兴宗曰:‘江等原系大盗,虽破城有功,不过抵赎前罪。’统制王禀不敢争。宋江等告退,遁隐终身。”《东都事略》是南宋高宗时王称撰写的纪传体北宋史,它与《宋史》互相补充,是研究宋史不可缺少的资料。撰写《四朝国史》的洪迈称“皆信而有征,可以据依”,并在著书时援引了里面很多资料。

02

学术界的争议与考证

然而,关于宋江征讨方腊的说法并非没有争议。日本著名汉学家宫崎市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宋江”论。这一观点源于对新出土史料的分析。1939年,陕西省府谷县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碑文由范圭撰写,记载了武将折可存的生平。其中提到:“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这段记载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台湾学者牟润孙在《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发表论文《折可存墓志铭考证兼论宋江结局》,提出宋江在征讨方腊后因功遭忌,最终被朝廷捕获。他认为,根据宋朝对武将的政策,即便战功卓著也难以获得重用,甚至可能被怀疑谋反。这一观点与《水浒传》中宋江的悲壮结局有相似之处。

但是,这一解释存在时间上的矛盾。根据《东都事略》的记载,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五月三日被擒,而方腊是在四月二十六日被擒。这意味着在方腊被擒后仅七天,宋江就被捕获,这显然与宋江继续参与征讨方腊的记载相矛盾。

宫崎市定进一步分析指出,参与讨伐方腊的将军宋江在四月份仍在前线作战,而墓志铭中记载的“不逾月继获”显然与此不符。因此,他得出结论:历史上存在两个宋江——一个是参与征讨方腊的将军宋江,另一个是被朝廷捕获的草寇宋江。

03

《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演变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谜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侯会指出,《水浒传》的创作过程长达二三百年,甚至四百年之久,经历了从民间传说到文人创作的漫长演变。

南宋时期,关于宋江的故事已经开始在民间流传。罗烨的《醉翁谈录》记录了多个水浒故事的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这些故事多为英雄个人传记,尚未形成完整长篇。南宋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宋江及其部下的钦佩之情。

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和罗贯中在大量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基础上,对水浒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再创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史诗级的文学巨著。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事实与民间想象相互交融,使得《水浒传》中的情节既有历史依据,又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04

结语

关于宋江是否征讨过方腊的问题,目前学术界仍未达成一致结论。从现有史料来看,宋江参与征讨方腊的可能性较大,但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考证。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欣赏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区分文学与史实的界限,以更全面地理解这段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