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中的“急急如律令”,你咋看?
《哪吒2》中的“急急如律令”,你咋看?
《哪吒2:魔童降世》即将登陆北美市场,其中的经典台词“急急如律令”引发了翻译争议。这不仅是一次语言转换的问题,更是对道教文化和哲学理念的深刻探讨。网友们对于如何准确传达这一咒语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多种看法,引发了热烈讨论。你认为哪种翻译最能体现原话的法令感与神秘感呢?快来发表你的见解吧!
事件背景:《哪吒2》海外上映引发翻译热议
《哪吒2》将于2月13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式上映,于2月14日在美国、加拿大正式上映。此外,还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南非、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2月10日晚,有媒体报道称,网友称在海外版《哪吒2》中,台词“急急如律令”被翻译为“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该新闻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急急如律令被翻译成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冲上热搜第一。
文化解读:“急急如律令”的历史渊源
“急急如律令”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公文用语,意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在道教文化中,这句咒语被赋予了更神秘的色彩,常用于符咒结尾,表示迅速生效,类似于“立即执行”的命令。
翻译争议:网友热议多种翻译方案
对于《哪吒2》中“急急如律令”的翻译,网友们提出了多种建议:
直译派:主张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如“Quick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或“Immediately follow the spell”。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准确传达了原意,但可能缺乏咒语应有的神秘感。
音译派:建议保留原音“Ji Ji Ru Lyu Ling”,类比《狮子王》中的“Hakuna Matata”。这种做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让英语观众逐渐接受和理解。
创意翻译:有网友提出“fast fast biu biu”的翻译,将“fast”与“急急”对应,“biu”模拟法术特效声,兼具趣味性与节奏感。
借用西方咒语:有人建议使用西方常见的魔术咒语“Abracadabra”,这种做法虽然易于理解,但可能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
专家观点:平衡文化特色与可理解性
影视译制研究学者、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主任编辑贺潇潇认为,翻译时需要平衡两个目标:一是通过优质译制唤醒外国影迷对中国文化寻根溯源的求知欲;二是精准恰切地翻译中西方对等的文化概念。
她指出,像“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咒语,通过与拉丁语同源的文字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而《哪吒》系列影片的英语版本翻译在人名、兵器名称和片名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如哪吒的风火轮(Wind Fire Wheels)、火尖枪(Fire-tipped Spear)等。
跨文化传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困境
“急急如律令”的翻译争议,折射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保持文化特色,又能让目标语言的观众理解,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贺潇潇建议,应该通过优质译制唤醒外国影迷对中国文化寻根溯源的求知欲,同时精准恰切地翻译中西方对等的文化概念。这需要更多的影视译制机构和爱好者深入研究,让更多中国优秀影片走进外国观众的心里。
结语:文化输出的启示
“急急如律令”的翻译争议,不仅是语言转换的问题,更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深层挑战。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有效传播,如何让外国观众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正如《哪吒2》中所展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推动文化输出的重要动力。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我们相信中国文化的魅力将被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所认可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