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2300年城市记忆的时空之门
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2300年城市记忆的时空之门
2023年7月,成都老城区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它就是东华门遗址公园。这座公园不仅是一处普通的城市绿地,更是一扇通往成都2300年城市记忆的时空之门。
从体育中心到考古圣地
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发现颇具戏剧性。2013年,成都体育中心在进行提升改造施工时,意外发现了唐代建筑基址等重大古代遗址。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次年这里被正式确定为成都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
2300年的城市记忆
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发掘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原成都体育中心场馆为界,分为内、外两大部分。这里出土的遗迹和文物,完整呈现了成都从秦汉到明清的发展脉络。
秦汉三国:成都建城之始
公元前311年,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与蜀郡守张若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第一座城。东华门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质器皿、瓦当、筒瓦等生活遗物,与当时城内高等级的衙署府治或宫室殿宇等建筑物存在密切关联。
隋唐五代:摩诃池的浪漫时光
摩诃池是隋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相传为蜀王杨秀展筑成都子城的取土处,池名得自梵语。唐代中叶以后,此池声名渐起,是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宴饮和游玩去处。
摩诃池不仅是一处园林景观,更为唐代成都全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保障。五代前蜀立国于成都,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又名宣华池、宣华苑,大兴土木,环池修建宫殿,一度成为皇家园林。
明代:蜀王府的辉煌
明代蜀王府是遗址公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宫殿的诏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竣工,前后营建近9年。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蜀王府先后生活过的蜀藩王共计10世13王。
东华门遗址发掘的蜀王府建筑群,主要由城墙、道路、河道、凸台、踏道、桥梁、木构建筑、水池、台榭、码头等各类设施组成,功能上主要是宫城内的苑囿区,占地范围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超过24000平方米。
文物瑰宝见证历史
遗址出土了近万件文物,其中不乏精品。汉代“大富昌”瓦当、五代黄绿釉香炉、明宣德大碗等,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未来展望: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将分两期建设,分周期呈现,一期重点呈现外场遗址及盆体改造,二期呈现内场遗址。目前,项目已完成了顶棚工程、盆体外立面改造、光彩工程和文物保护阶段性工作。明年6月,外场南侧遗址部分将全面建成开放,届时公众可以看到明代水渠、宋代卵石道路、唐五代建筑基址等遗迹。
东华门遗址项目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将打造历史街区形态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坚持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两手抓,两手硬”。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外场遗址展示利用工程及相关活化利用空间改造,为招引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业态打下基础;我们还将同步与演艺、文创、研学等机构企业加强沟通,洽谈合作,结合遗址文化特点制定招商方案、引入精品业态。
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开放,不仅为成都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城市历史的新去处,更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文化地标。这里不仅是考古学家的研究圣地,更是普通民众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这样的遗址公园,我们得以一窥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过往,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