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髀算经》讲勾股定理,学生秒懂!
用《周髀算经》讲勾股定理,学生秒懂!
《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这部著作不仅在数学上有着重要成就,还对天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阐明了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的含义
《周髀算经》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记载了商高与周公的问答,其中提到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段话是理解勾股定理的关键。
原文如下: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商高说,数的法则来源于圆和方,圆来自于方,方来自于矩形。矩形的基础是九九八十一。因此,将矩形折叠,使得勾(短边)为三,股(长边)为四,径隅(斜边)为五。在外围形成一个正方形,将一个矩形对半切割,环绕拼接,可以得到三、四、五的比例。两个矩形的总面积为二十五,这就是所谓的积矩。这就是禹能够治理天下的数学基础。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采用了独特的几何图形方法,这种方法与古希腊的证明思路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性。
证明过程如下:
准备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
将这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大正方形,中间形成一个边长为c的小正方形。
计算大正方形的总面积:
- 总面积 = (a + b)² = a² + 2ab + b²
- 总面积也可以表示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加上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 总面积 = 4×(½ab) + c² = 2ab + c²
- 由于两种计算方式得到的总面积相等,因此:
- a² + 2ab + b² = 2ab + c²
- 消去2ab后得到勾股定理:
- a² + b² = c²
教学价值与意义
用《周髀算经》中的方法讲解勾股定理,具有以下教学价值:
直观性:通过图形拼接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
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思维训练:这种证明方法不同于古希腊的演绎证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跨学科联系:《周髀算经》同时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天文学的密切关系。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数学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用《周髀算经》中的方法讲解勾股定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这个重要的几何概念,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的兴趣。你有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呢?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