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KISS原则:SaaS产品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KISS原则:SaaS产品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下)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
https://www.woshipm.com/pd/6075262.html

KISS原则是SaaS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它强调保持简单、直观和一致性的用户体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结构层的二化(菜单路径场景化与实体关系解耦化)和控制层的三化(功能要素抽象化、产品规则透明化、产品能力配置化)。本文将重点介绍表现层的三化,包括交互设计一体化、页面结构模块化和设计表达对象化。

一、表现层:交互设计一体化

一个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模块以及N个页面组合而成,就像一栋几十层的办公楼一样,如果每层的电梯、楼梯、厕所、窗户、走廊等朝向与布局一致,用户在熟悉一个楼层后,即使偶尔去其他楼层也不会迷路。这种一致性设计不仅降低了用户的认知负担,还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1.1 案例分析

以下是三个不同的交互设计方案:

方案1

  1. 菜单结构
  • 子系统间菜单:采取顶部一级横向菜单(解决子系统之间的切换问题);
  • 子系统内菜单:采用一级+二级菜单的方式(解决页面导航问题)。
  1. 列表页面
  • 第一类:以考勤子系统为主,不可定制字段列。顶部左边是按钮区,右边是筛选区;
  • 第二类:以员工子系统为主,采取可定制字段列。顶部左边是筛选区,右边是按钮区。
  1. 详情页:以右边抽屉式页面为主(无论是详情编辑、显示,或是新建页面)。

方案2

  1. 菜单结构:与案例1基本一致。
  2. 列表页面:与案例1基本一致。
  3. 详情页
  • 第一类:以新增(或编辑与查看)考勤组页面为例。采取的是二级详情页面+左侧步骤型设计;
  • 第二类:以新增(或编辑与查看)班次或员工为例。采取的是居中弹窗页面的方式;
  • 第三类:以自定义员工花名册列表的字段列为例。采取的是右侧抽屉式页面的方式。

方案3

  1. 菜单结构
  • 子系统间菜单:隐藏式侧边抽屉栏的模式(解决子系统的切换问题)
  • 子系统内菜单:与案例1、2基本类同(即依然是采取一级+二级菜单的模式),区别是二级菜单与页签模式混用(以考勤/员工的设置相关页面为例)。
  1. 列表页面:不同子系统之间不是特别统一,有的可自定义列,有的采取页签+列表;有的采取左边列表式筛选,有的采取左边标签式筛选等;
  2. 详情页:不是非常统一,但主要是三类:
  • 第一类:以新增(或编辑与查看)考勤方案为例。采取的是二级详情页(内容居中);
  • 第二类:以新建(或编辑与查看)入职方案为例。 采取的是二级详情页+顶部步骤型设计;
  • 第三类:以编辑(或查看)入职信息字段配置为例。采取的也是二级详情页+左侧页签切换式设计。

1.2 解析

  • 一致性:方案1的详情页基本都采取抽屉式页面,比较一致。而方案2和方案3都有3种以上不同样式。
  • 页面空间利用率:方案1的顶部一级横向菜单导航+左侧一级和二级菜单+中间内容区,结合右侧抽屉式详情页的方式,把一整个屏幕有效进行块状切分与分层,结构清晰,层级明确,利用率高。反观,方案2和方案3的方案(尤其是详情类页面),总会出现大片空白的无效区域,不美观的同时,也浪费了对应页面空间。

1.3 经验分享

  1. 交互设计规范与原则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顶层抽象设计。例如,WorkDay将所有线下的操作统一抽象为流程,并基于流程可进行节点的个性化配置,所有数据围绕业务对象进行查看、编辑、删除、流转、处理以及存储。

  2. 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一体化与场景化。例如,菜单设计需要区分场景应用,列表页需要考虑自定义列、排序以及筛选,详情页建议新建、编辑、查看一体化设计。

二、表现层:页面结构模块化

页面结构模块化与功能要素抽象化、产品规则透明化(控制层),三者目的一致(即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相辅相成。简单可理解为:功能要素抽象化是基础、是内在结构,产品规则透明化是规则、是外化信息,而页面结构模块化是呈现、是外在皮肤。

2.1 案例

以考勤HR设置加班规则为例,以下是三个不同的模块化设计方案:

方案1:核心分三大模块:基础设置、核心加班规则、更多规则设置。采取直铺核心模块+隐藏辅助模块的方式,直接帮用户决策模块的优先级;

  • 基础设置:名称、适用范围、负责人
  • 核心加班规则:区分三种加班类型的同时,又拆分成若6个子模块:允许加位置、计算方式、允许加班时间、最小加班时长、休息时间、补偿方式;
  • 更多规则设置:加班时长单位、加班时长取整、加班步长、日时长折算、加班预警;

方案2:核心分三大块:基础信息、加班类型、更多设置。模块拆分与方案一几乎一致,但采取的方式,却选择的是按模块分步骤的方式。

方案3:核心分四大块:基础设置、计算规则、核心加班规则以及高级设置。同样是采取直铺核心模块+隐藏辅助功能的方式。

2.2 解析

  • 用户视角:方案2采取步骤式的模块化设计方式,初始就提供了用户进度条,让用户有一种掌控感。同时,每个步骤只专注于当前模块的任务,相对而言,效率更高;
  • 产品视角:每个核心模块都有自己的【全页面】,充分利用PC端页面空间的同时,便于后续不同模块的扩展。

2.3 经验分享

  1. 一定要做页面模块的用户优先级。例如,基础设置、加班规则、更多规则/高级设置,从模块的命名上已经明确了优先级。
  2. 一定保证页面模块之间的独立性,避免同一个要素可属于多个模块的情况。同一个要素,一定不能模棱两可,好像属于哪个模块都行,否则就要考虑模块分布的合理性。
  3. 每个页面模块下的要素数量,一般不超过7个。否则要么需进一步细分子模块,要么思考再新独立一个模块。

三、页面层:页面设计对象化

产品设计时,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用户能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增强产品的易用性和亲和力。

3.1 案例

以考勤HR设置上下班时间和打卡范围为例,以下是三个不同的设计方案:

方案1:不区分固定时间与弹性时间上班,默认只需设置上下班时间,给你选择是否自定义打卡时间范围。最后再问你是否需要弹性上班。

方案2:区分固定与弹性上班,明确标识字段名称,并想象你对考勤时间是明确的,给出一种“偷懒式”的打卡规则设置。

方案3:区分固定时间与弹性时间上班,需手动输入上下班卡的时间范围。

3.2 解析

  1. 方案2比1好的地方在于,提前让你做关键决策,避免认知负担。例如,方案2初始让你选择班次类型(即固定时间班次,还是弹性时间班次),既可以隐藏不相关信息,同时,提前决策,避免设置规则时,一直心存疑虑。
  2. 方案1跟2都是站在你的角度,多为你计算和思考了一层,减轻你的决策负担。例如,打卡时间的设置,方案1是“上班前/后x小时打卡”,方案2是“最早可提前X分钟打卡”,“晚于Y分钟打卡记为迟到”,你无需基于上班时间计算从几点到几点,你也非常清晰知道设置的是允许打卡的范围;
  3. 方案1跟2的语言体系更清晰,更有说话的对象感。例如,“最早可提前X分钟进行打卡、晚于X分钟打卡计为迟到”,相比方案3的“上班打卡绝对时间以及豁免X分钟来说,更具有对话感,更清晰表达意思,减少不必要的歧义。

3.3 经验分享

  1. 提前明确设计对象,且一定要真实、具象。产品设计时,脑海里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用户(真实用户最佳),可以从你调研的用户中选择(一位即可)。想象TA在(利用你的产品)完成任务时,会怎么思考,怎么决策,哪里有疑惑,有疑惑时怎么办等。
  2. 不要一味追求设计的简洁,更重要的是表达的清晰与完整。千万别因为追求简洁而放弃文字描述的方式(简洁有效的文字也是简洁设计)。

总结

KISS原则在表现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交互设计一体化:解决复杂系统的子系统或子模块之间的设计一体化,保证全系统体验对用户的一致性,减少使用摩擦力。
  2. 页面结构模块化:与功能要素抽象化、产品规则透明化(控制层),三位一体,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
  3. 设计表达对象化:解决系统的细节体验问题。即站在用户视角,用其语言体系,采用对话的形式,让系统设计“说人话”,避免信息模糊、不清晰而导致的“不好用”类用户心声。

本文来源于woshipm.com,这是一个专业的产品经理社区,因此需要在文末标注引用的媒体来源,以增加内容的可信度。此外,文章中有一些个人化的表达,如"我猜"、"如果你是用户"等,这些内容可以适当调整为更客观的表述,以保持文章的专业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