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南海鲸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关键栖息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南海鲸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关键栖息地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41992

南海,这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最大边缘海,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然而,对于这片海域的鲸类研究却长期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研究团队在《生物保护》(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多重挑战,鲸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南海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其鲸类栖息地和生态需求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限制了保护措施的有效制定。因此,科学家们亟需通过系统性研究,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在2019年至2023年间,进行了六次系统性的船舶调查,重点关注西沙-中沙群岛周边的鲸类分布。调查采用线性横断面采样设计,通过之字形航线覆盖海南岛附近区域。研究船配备观察平台,设置主观察组(POs)和独立观察组(IOs),使用双筒望远镜进行目视观察。当遇到鲸类时,研究团队会使用小型刚性充气船(RHIB)接近动物,收集高质量照片、视频和水下声音,并进行活体组织样本采集。

主要发现

研究团队累计调查距离达15,282公里,记录了211次鲸类观察,其中包括187次单一物种观察和24次混合物种观察。通过视觉观察、照片以及遗传和声学证据,识别出17种齿鲸。其中,热带斑点海豚、短肢领航鲸和弗氏海豚是最具优势的物种,表现出最高的群体观察率和个体观察率。

研究发现,南海(尤其是西沙-中沙水域)不仅支持高水平的鲸类物种多样性,还可能作为“易危”的抹香鲸的育幼和觅食场所,并为许多其他离岸及深潜鲸类提供关键栖息地。因此,研究团队建议将西沙-中沙水域提名为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以支持该区域的保护和管理。

结论与展望

这项研究填补了南海鲸类研究的空白,为南海离岸和深潜鲸类的有效保护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南海的深水区域仍需要更广泛和深入的实地调查。定期开展现场监测和科学研究,将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信息,促进南海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海域的抹香鲸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图1. (A)印度-太平洋区域(包括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地图;(B)南海区域局部放大图。图中黄色线条表示2019年至2023年间开展的针对鲸豚类动物的专项调查航线。(有关图例中颜色表示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本文的网络版。)图片来源:Liu M, Lin W, Lin M, et al.


科研人员在南海记录到短肢领航鲸与弗氏海豚混游现象。图片来自新华社


图2. (A-F)南海记录到的鲸豚类物种的目击地点和分布格局。A-F图分别对应表1中的第1-6次调查。(G)所有目击地点的海水深度直方图。图片来源:Liu M, Lin W, Lin M, et al.


表1:2019-2023年南海鲸豚类调查情况汇总。


图5. (A)0.5°×0.5°网格单元图显示的调查努力强度。鲸豚类目击密度(即每100公里调查努力量所遇到的鲸豚类目击次数)显示为:(B)所有鲸豚类目击(n=211),(C)混合物种组合(n=24),(D)“黑鱼”包括短肢领航鲸、小虎鲸、伪虎鲸和瓜头鲸(n=34),(E)抹香鲸(n=15),(F)喙鲸物种包括德氏中喙鲸、柯氏喙鲸、柏氏中喙鲸和其它未识别的喙鲸(n=32),(G)侏儒抹香鲸和小抹香鲸Kogia spp.(n=7),以及(H)远洋海豚,包括热带斑海豚、弗氏海豚、飞旋海豚、条纹海豚、瑞氏海豚、瓶鼻海豚、糙齿海豚和其它未识别的海豚(n=135)。图源:Liu M, Lin W, Lin M, et al.


图7. 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确定的南海各海域鲸豚类物种丰富度(饼图大小代表记录物种数量)和优势种(饼图中前三种记录物种所占比例)。子海域的划分依据Spalding等人(2007)的研究。关于数据来源的详细信息,即目击记录、搁浅数据库和标本收集,请参见补充表S2。每个饼图的位置代表不同数据来源的集中调查区域或覆盖范围。Liu M, Lin W, Lin M, et al.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