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威海:帝王诗人的足迹与典故
七海威海:帝王诗人的足迹与典故
“七海威海”,这四个字不仅描绘了威海的海洋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纷纷在此留下足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诗意魅力。
帝王巡游: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威海情缘
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曾两次巡游威海。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两次登临成山头,不仅是为了巡狩边疆、立石颂秦德,更是为了求取长生不死仙药。相传,齐人方士徐福为讨好皇帝,称成山大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听后大喜,命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前往寻药,并在成山修建了一座行宫,名为“始皇宫”。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10年的始皇庙,历经沧桑,几经兴废,至今仍屹立在成山头,见证着这段历史传奇。
汉武帝则是一位更热衷于巡游的帝王。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一生中八次东巡,其中有四次到达威海。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汉武帝巡游至成山,举行了盛大的拜日仪式,并作《赤雁》歌以纪其事。《赤雁》歌中写道:“象载输,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赤雁集,六纷员;殊翁杂,五采文。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汉武帝对长生仙药的渴望,更体现了他对威海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
诗人吟咏:李白杜甫笔下的威海风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四十八》中写道:“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扈春。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这首诗借秦始皇求仙的典故,展现了威海作为海上仙山的神秘魅力。
除了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在诗作中引用过威海的典故。例如,杜甫在《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泰山,但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也间接描绘了威海所在的胶东半岛的壮丽景色。
文化典故:威海的历史遗迹与诗文记载
威海的许多景点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和典故。例如,文山因秦始皇在此登山召见文人而得名,山上的召文台成为古代官员墨客的必打卡地。昆嵛山、槎山等景点也都有诗人的吟咏和典故。
此外,威海还保留了许多与帝王诗人相关的历史遗迹。例如,成山头的秦皇石桥遗址,相传是秦始皇为求仙药而建;文山公园的召文台,见证了秦始皇与文人的交流;昆嵛山上的古诗刻石,记录了历代文人的足迹。
威海,这座被誉为“七海”的海滨城市,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秦始皇、汉武帝的巡游足迹,到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吟咏,再到众多历史遗迹和典故,无不彰显着威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威海的海岸线上,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帝王诗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