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审查体系以应对科技伦理风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构建人工智能伦理审查体系以应对科技伦理风险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2462743_121798711

当前,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涉及人与科技的介入,特别是在敏感的领域,如医疗、自动驾驶等,伦理风险尤为突出。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伦理审查的必要性与挑战

在武汉市“萝卜快跑”事件之后,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不仅需要解决技术应用的安全可靠性问题,更需关注在紧急情况下的伦理决策。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遇到可能造成伤害的状况时,该如何选择,是保全乘客的生命还是行人的生命,这无疑考量着道德判断的基础与边界。

此外,国外类似的伦理风险事件,如14岁少年因迷恋AI聊天助手而自杀,被称为“首例AI聊天致死案”,引发广泛关注。此类事件的产生,揭示了如果不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足够的伦理审查与规范,可能会对人类的主体地位造成冲击,干扰社会和谐。

现行伦理审查的不足与痛点

目前我国的科技伦理审查面临审查形式化及虚置化的问题,相关单位设立的伦理审查委员会未必能真正独立运作,往往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例如,多数伦理审查委员会被认为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审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公信力。

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科技伦理审查制度以强制审查为核心的模式显然无法适应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应用领域,同时也使得审查目标及方式的多样化成为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构建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制度

要解决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面临的困难,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制度完善:

  • 审查对象的明确划分:应在审查委员会的组成上引入外部专家,在确保独立性与专业性的同时,增设具有多元背景的委员,确保判断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 审查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在涉及敏感研究领域时可强制要求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立,但在一般性科研中可通过自愿申报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研究人员的合规负担。

  • 审查功能的多样化:应明确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的功能定位,包括伦理风险的识别、预防及合理性评价。尤其是在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审查时,需要明确伦理审查与法律风险评估的界限。

未来展望与战略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中国的伦理审查制度未来应向更具灵活性及综合性转型。比如,欧美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方面,通过将伦理规范嵌入产品设计、市场与社会反馈中的手段,推动公众参与,以此确保科技创新带给人类的既是便利也是保障。

科技伦理审查,作为保障科技创新与社会公德的有效手段,亟需通过制度创新与实践反馈,实现与时代发展的协同。为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保障人的主体地位,构建健全的科技伦理审查机制将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成科学而严谨的审查体系,方能在面对未来科技挑战时游刃有余,将人工智能的潜力转化为全社会的福祉。

结语

面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需携手共进,共同搭建坚实的伦理审查框架。只有通过完善的审查机制,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既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随着“简单AI”等智能工具的普及与应用,也要鼓励公众、行业共同参与到伦理审查的实践中,实现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的结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