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松烟入墨”,一曲《松烟入墨》惊艳了浮华
解读“松烟入墨”,一曲《松烟入墨》惊艳了浮华
一首好歌会让人心动,一曲古风淡雅宁静,曲之美不只在曲,还有义,不只言情,更可立意,可心存高远,可春芽秋花,听其曲、品其意、共其情、解其志。《松烟入墨》这首歌,曾引发知乎网友热议,很多人觉得好听,但对这首曲子并不理解,还有评论不解其义。
这首曲子是描述徽墨——“松烟墨”制作的过程,文房有四宝“笔、墨、纸、砚”,对文人称墨客,由墨将历史中的雅客、豪意、朝代更迭等,一一呈现人们面前,可见古人对墨的重视,“墨”中“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烟灰制成,而好的松烟墨更有“二两黄金一两墨”的称呼,好墨者收藏近百年不损其型,或因陈墨更润字。
总有一砚风雨,流连过峰石贫瘠。
夫曰曲水流觞,已为陈迹,以千古而序。
总有一纸淋漓,恣意如虬根百曲。
所谓老树迎客,林海奔蹄,分明是墨香故里。
副歌部分:以物生思,可想而见
那些文人墨客,可曾想到你的一砚墨,很有可能是生长在贫瘠的山松而制作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曲水流觞”已经是陈旧的笔迹,但这兰亭集序真可谓千古一序。(写这篇的此时,我正在去往王羲之故里的车上 )。 当墨客畅快淋漓的一纸文字,或许它曾经是恣意生长,在成墨前它如虬根一样百转曲折,我们常说的迎客松,这迎客的松林、策马奔腾而过的林海,正是墨的故乡呀。
琥珀剔透的炭火
拨一炉枯炭未熄,琥珀剔透欲滴。
避不开春潮带雨,老街晒薪临溪。
投一把丁香碎粒,捣作丹青浓郁。
光阴被冻入胶泥,玲珑似一方印玺。
第二段落:
燃松取烟炱时还未熄灭的炭火,玲珑剔透,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木火欲流浆的现象,如此生动,但是这炭火避免不了曾有潮湿的时候,比如春天的细雨绵绵带来的潮湿,可以想见,这些松木在老街或临近溪的地方,搬晒柴薪的景象。 制作墨的过程中,将丁香等配料加入墨中,锤捣千万次后墨锭成形,制墨的揉碾过程让歌者想到儿时玩胶泥的趣味,而研磨成字历经千年就象光阴入了胶泥。墨块成形,雕花后如一方印玺一样,抒情于墨书成写千年光阴,又写一方成墨的珍贵,堪比印玺,古有千金求一墨的珍贵。
总有一砚风雨,流连过峰石贫瘠。
夫曰曲水流觞,已为陈迹,以千古而序。
总有一纸淋漓,恣意如虬根百曲。
所谓老树迎客,林海奔蹄,分明是墨乡故里。
听说一点如漆,是游龙灵眸初启。
几欲腾空破壁,扶摇而去,将天地洞悉。
听说一行绝句,残艳似故人手笔。
或于牌楼村驿,藤黄扇底,恍然道:“原来是你”。
第二段的副歌依然惊艳:一曲古风歌,心动墨客情。再看第一段词句,我为之而醉,以墨书千年之序,松海万里正是这墨的故乡,写实又感慨的词句,精致且呈意。 松烟墨黑如漆,画龙点睛的之笔,是墨赋予了龙的灵性,让龙有了飞出墙壁飞腾万里,去洞悉的天的感觉。以墨留下的那些诗联,在追寻时我们觉得这是某位故人的手笔呀,而于牌楼、村庄、驿站或是加入“藤黄”防虫的扇面而言,也是如此熟悉的老朋友“松烟墨”,这句“原来是你”才是拟人的时光故事,如此动人心怀呀。
读懂了词句我们才更加惊艳,在这里推荐一个短片,了解徽墨——“松烟墨”的制作过程,我们会更爱上这首曲子。
传送门:《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徽墨制作师的一百度灰”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zMTQyMTc3Ng==.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OF8wMV8wMQ&from=360sousuo&refer=360sou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