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纪念张岱年诞辰120周年:重思其“兼和”观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纪念张岱年诞辰120周年:重思其“兼和”观念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4A091P700

【导读】:今年是张岱年先生逝世20周年。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张岱年先生在辩证唯物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兼和”观念,试图让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传统中的“天人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

张岱年先生在其七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与研究中所关心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主题是“天人关系”。他通过会通辩证唯物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原创性地提出了“兼和”这一观念,并以之为方法,对“天人”的辩证关系及其生活理想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辩证地重新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根据。

“兼和”:理解“天人关系”的枢纽

张岱年先生对“天人合一”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天人合一”是宇宙的应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天”与“人”之间达成了帕累托最优。这种均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而不是某个静止的不动点。所谓“兼和”,就是对这种动态平衡的刻画。在“兼和”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就是人以“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态度对均衡进行持续性的谨慎维护,在这种必然伴随着理论反省的实践活动之中,达成对宇宙的理解认识与实践改造。

这一观点是中西方哲学交织碰撞会通的成就。张先生将中国传统宇宙论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结合起来,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宇宙本身构成一个生生不息、永恒流转的大流。这被称为“大化三极”,是“天人合一”的存在论根据。在《天人五论》中,张先生指出,所谓“大化”,“总一切事事之过起,统一切物物之始终,则为一无始无终永过永起之运转变易之大流”。而此一大流就是《易传》中“易”之观念。通过以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哲学分析方法,“易”之观念与当代学人之间的时代间隙被弥补了,而过程哲学的洞见又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窠臼。“易”这一中国传统核心观念在张先生手中重获生命力。

“兼和”:对传统哲学概念的扬弃

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概念,不仅对当时全新引入的西方哲学思潮加以批判性吸收,还有着对中国哲学传统主动的批判性继承的一面。他明确表示,“兼和”概念的提出源于其对“中庸”观念的批判。他认为,常用《论语·先进》的“过犹不及”这一论断来刻画的中庸之道过于教人“守成”,“易致停止不进之弊,失富有日新之德”。而“兼和”哲学非常强调“冲突”和“相对的和谐”——“如无冲突则旧物不毁,如无和谐则新物不成”,只有对立的两方面不断交替出现,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张先生对“万物一体”观点进行了批判。《中庸》提出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思想,被认为是“万物一体”观念的一种经典表达。张先生认为,这一思想提出了一个广大而和谐的境界,但是这一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实际情况是,“万物并育而更相害,道并行而亦相悖”。和谐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突则更为根本。冲突也并非宇宙的真相,只有在过程和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去理解,宇宙的“应然”与“实然”才能结合在一起。而这个结合点,是彻底理解并在实践中贯彻了“兼和”的人生境界。

“兼和”观念要求在人生哲学上对传统的基于“万物一体”的人生观进行彻底的批判。“万物一体”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避免该种经验的主观性?万物在此状态中改变了些什么?如何应对万物中不好的事物?在中西旧哲学传统的视域中,这些问题是注定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的。因为真正的生活不应该仅局限于个体内在经验的变化,而是必须追求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之客观改变。正是基于此,张先生提出了“以‘兼和’易‘中庸’”,倡导一种新的发展观念,期望能由此为人类开辟出新的生活境界。

“兼和”:达成“天人的和谐”的生活道路

通过对“中庸”观念的批判,张岱年先生的 “兼和”观念要求将宇宙论的理论沉思落实到现实的人之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对自然的改造。这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也是能动的反映论在张岱年哲学中的回声。

张先生所理解的唯物论在根本上是辩证的,而非当时流行的机械唯物论和唯意志论相结合的弗兰肯斯坦。这集中表现在他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思想侧面。如果说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观念导向了一种无所作为、顺天宁人的人生观,那么作为“形而上学的颠倒”,自近代西方机械论自然观传入后,中国人又导向了作为潜流隐伏在自身传统中的另一种态度——“制天说”。制天意味着“以人胜天”,因此又被称为“戡天”。这种观点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无可回避地不断破坏自然,对自然的破坏标志着人自身能力的胜利,通过战胜自然以寻求并印证人自身的发展。

“兼和”哲学倡导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动态性平衡。一方面,张先生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人只有在行动上改造自然,使自然合乎人的理想状态,才能体现自己的自觉性,才能创造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张先生指出,这种对自然的改造应该同时符合人性的发展,构成对人性的提升。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大化过程这一生生不息、永恒流转的大流中的参与者与维护者。人应该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人的生命力的发挥,以达成生之圆满。张先生认为,人面对自然最合理的态度是既改造又尊重。由此人就能实现“自然规律与道德原则的统一”,且这种统一不存在一方消融一方的情形。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天人关系”问题,从而达成“天人的和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