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流媒体时代的音乐文化重塑:从“越大越好”到“慢而稳”的胜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流媒体时代的音乐文化重塑:从“越大越好”到“慢而稳”的胜利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TEA6620517HP9B.html

在流媒体时代,音乐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留声机到录音机,再到如今的流媒体平台,音乐的传播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探讨流媒体如何重塑了音乐文化,并分析这一趋势将如何继续发展。

在本十年过半之际,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流媒体如何重塑了音乐文化,以及这一趋势将如何继续发展。

流媒体及其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对音乐文化的影响之深,堪比留声机和录音机在半个世纪内各自所带来的变革。诚然,没有这些先前的发明,流媒体的出现无从谈起,但流媒体以其更广泛的触达、更丰富的音乐内容、更频繁的收听以及更长的收听时间,彻底改变了音乐消费的格局。

流媒体将商业和文化之间原本紧张且往往遥远的关系,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近乎单一的实体。音乐制作被鼓励以适应流媒体平台的算法和需求,这导致了音乐扁平化的现象,其中“功能音乐”和歌曲对艺术家的崛起尤为显著。这一过程既不可避免,又势不可挡。

早在互联网与音乐深度融合之前,音乐作为商品被崇拜的现象就已存在。20世纪80年代,CD推动了音乐的商业化,Walkman开启了“随时随地”听音乐的新范式。流媒体只是极大地突显了这一趋势,而并非创造它。实际上,音乐作为背景填充物的想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800年前的宫廷吟游诗人,到20世纪初萨蒂的“家具音乐”,都是这一现象的佐证。

然而,如今音乐被更彻底地分流到了背景中,甚至原本用于前景的音乐也不例外,这一变化是由消费者行为和算法的恶性循环所驱动的。算法旨在保持用户与平台的互动,确保音乐仍然是一种背景体验,而非前景焦点。

Spotify等流媒体平台为了追求这一范式,改变了其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以低成本制作的音乐(甚至“假艺术家”)为动力,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的商品化和一次性消费。

尽管存在明确的商业理由(如降低版权成本、分散版权所有者权力、增加平台权力等),但将这一切仅仅归结为“促进全球资本流通”是片面的。这更是数字平台在饱和的注意力经济中害怕失去用户和时间的更广泛趋势的一部分。在追求便利性的数字经济中,消除摩擦成为常态,这往往意味着代表用户做出决策。

这种策略更倾向于不冒犯而非取悦用户。埃隆·马斯克提出的“未注册用户分钟数”作为最重要指标,便是对这一策略的极致体现。如果有一句话能总结这条走向文化绝对减少的道路,那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保持用户的注意力和互动。

AIGC有可能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然而,这一切看似不可避免,只是因为流媒体将商业和文化紧密融合在了一起。未来,算法驱动、功能性和生成性的音乐可能会成为大多数甚至全部音乐的主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