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斑:石斑鱼中的吉祥斑
东星斑:石斑鱼中的吉祥斑
东星斑,作为石斑鱼中的佼佼者,不仅因为其鲜艳的红色和吉祥的寓意在中国年夜饭中备受青睐,更因其独特的肉质和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东星斑的产地、等级分类、购买辨识方法以及烹饪技巧。
红红火火的东星斑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名七星斑、红条。其名字源于全身美丽耀眼的黑边蓝色小斑点,如同天上的繁星;而“东”则指其主要产地——中国的东沙群岛。实际上,东星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的东沙、西沙群岛,以及澳大利亚、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海域。
东星斑,现在野生东星斑已经被列为受保护鱼类
由于野生东星斑已被列为受保护鱼类,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也让其价格逐渐亲民。东星斑的颜色多样,包括红色、蓝色、褐色及黄色等,但红色最受欢迎,价格往往是其他颜色的一倍。
东星斑不仅外观优美,肉质也十分鲜美。其鱼皮胶质层中含有角鲨烯,营养价值远超其他海产品。根据品种和大小,东星斑可分为多个等级:
按品种分:
一等品:通体淡红,或红色斑块(红东)
二等品:红中带黑,色泽较暗(澳东)
三等品:略带粉色(养东)
四等品:通体黑色或黑色斑块(黑东)
按大小分:
“小东”:1-1.5斤重
“粗东”:1.5-2斤
“中东”:2-3斤
“大东”:3斤以上
其中,1.3-1.5斤的东星斑最为珍贵,价格最高。
东星斑的等级
由于东星斑价格昂贵,市场上存在用尾纹九棘鲈假冒的情况。购买时可通过以下特征辨别:
- 尾部特征:
- 东星斑:尾部成半内弧形,有均匀的点状分布,尾梢颜色略深
- 尾纹九棘鲈:尾部成半外弧形,尾鳍有两条淡色斜带,斜带间有许多淡色斑点,斜带外为红色而具白色缘
- 身形特征:
- 东星斑:体型细长,背鳍高低分离,头部细小
- 尾纹九棘鲈: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背鳍没有高低分离,头部浑圆
- 颜色特征:
- 东星斑:色泽分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
- 尾纹九棘鲈:体呈深红色至红褐色,后方较暗;头部具许多细小橘红色点及不规则之红褐色斑驳;体侧有时具细小淡斑及6条不显著的不规则横带。背鳍及臀鳍软条部具许多细小橘红色点及鳍膜具橘色缘
尾纹九棘鲈
东星斑的烹饪方式多样,但清蒸能最好地保留其鲜美口感和营养成分。以下是两种经典的烹饪方法:
清蒸东星斑
主料:东星斑1条、红彩椒1个、姜葱少许
调味料:酱油30ml、盐3g、糖5g、芝麻油10ml、白胡椒粉3g
制作步骤:
- 东星斑洗净沥干水分,抹上盐和白胡椒粉腌10分钟;姜、大葱和红彩椒洗净切丝备用。
- 鱼表面撒上适量葱、姜丝,放入已开的蒸锅内蒸8分钟,然后再焖5分钟。
- 将酱油、白砂糖和芝麻香油混合搅拌均匀。
- 在鱼表面放上切好的剩余葱丝、姜丝和红菜椒丝,将烧热的料汁淋在鱼身上即可。
清蒸东星斑
东星斑龙吐珠
原料:东星斑1条(重约750克)、西芹段、百合各50克、彩椒15克、清炒菜心200克、黄瓜片100克。
调料:料头(蒜蓉、姜蓉、葱段、胡萝卜花各5克)、色拉油1千克(约耗50克)、碗芡(盐、味精各3克,胡椒粉2克,上汤30克)、湿淀粉10克,芝麻油8克、生抽和豉油各5克,A料(盐、味精各3克),B料(盐、味精各5克,广东米酒15克)。
制作步骤:
- 东星斑宰杀治净,将头尾切下,鱼肉起肉,鱼骨切成块。
- 鱼头、鱼尾、鱼骨加入A料腌渍10分钟,摆入盘中成鱼形,上笼大火蒸5分钟至熟,取出淋入烧热的生抽和豉油。
- 鱼肉带皮切成麻将块,加入B料腌渍15分钟,取出放入烧至四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滑至七成熟;西芹段、百合分别焯水。
- 锅内放入色拉油30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东星斑肉,小火煎至八成熟,取出,下入料头爆香,放入彩椒、百合、西芹段、鱼肉,大火翻匀,用碗芡调味,用湿淀粉勾芡,淋芝麻油出锅,装入盘中,用清炒菜心点缀,盘边摆放切好的黄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