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部台湾古迹入门经典书,时隔25年终于引进大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部台湾古迹入门经典书,时隔25年终于引进大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7/20/8102575_1139604729.shtml

古迹是人类的物质文化遗存,体现着所在区域独特的自然地理、风俗文化和审美品味。古迹也是立体的历史书写,承载着文字无法记录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典故。要了解一个地区,观察古迹便可明了。


台北迪化街中段的巴洛克式街屋立面

在宝岛台湾的土地上,就保留着从史前至20世纪中期的各类古迹1000余处。或许你在文学中读到过它们,在侯孝贤、杨德昌等人的电影里见过它们。它们是人们生活的立体空间,也是台湾历史的见证者,浓缩着匠人的智慧,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是我们探知宝岛文化的一扇窗口。

《不能说的秘密》取景地淡江中学,就是著名古迹

台湾建筑学家李乾朗、建筑学者俞怡萍合著的《古迹入门》,就是这样一本全面介绍台湾建筑文化的经典著作。全书精选25种台湾典型的古迹,用800余张手绘与照片,近20万字的详细解读,从观察方法、建筑知识、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带领我们叩开台湾古迹大门,一窥古迹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生活。

“中国古建筑的知音”李乾朗

写给大家的台湾建筑文化入门书

1949年出生于台湾的建筑学家李乾朗,已从事古建筑研究50余年。20世纪80年代起,寻着梁思成的足迹,李乾朗在大陆勘察传统建筑,足迹遍及20多个省。他曾坦言:“我去过很多次大陆,走过很多地方。不了解我的人会问我去过哪里,但了解我的人则会问我还没有去过哪里。”


李乾朗手绘建筑

他是“中国古建筑的知音”,也是“中国古建筑的解码人”。很多人认识李乾朗,是通过他独树一帜的建筑手绘——他有着X光一样的透视眼、计算机一样精确的巧手,能掀开屋顶、看穿墙壁,将立体的建筑转化为透视图、剖视图,古建筑的框架架构由此一览无余。汇集了他几十年手绘作品的著作《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台湾版名为《巨匠神工》),也成为启蒙无数人的“中国古建入门书”,畅销十余年。

李乾朗《穿墙透壁》

其实,李乾朗对建筑的痴迷、研究与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是最早利用大量图像保存台湾文化资产的先锋。他1972年即开始台湾地区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50余年中,致力于系统性地整理古迹的建筑图像,记录传统匠师风格。同时,他也是台湾古迹保护、修复专家,至2022年已完成77项古迹调查研究计划,亲自参与台北龙山寺、迪化街、台北孔庙等古迹的修复工作。


1978年,李乾朗(右二)参与板桥林家花园修整工作

2023年,李乾朗荣获台湾地区的至高荣誉“文化资产保存奖·保存贡献类”奖。有人说:“李乾朗代表的就是古迹。”

基于丰富的研究和保护经验,他自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门民居建筑》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直探匠心》等120余部与传统或近代建筑有关的著作。

《古迹入门》正是专门为古迹爱好者提供的入门读物,全书分为“观察篇”“认识篇”“形成篇”“走游篇”四大篇章:

  • 观察篇:精选25种台湾特色古迹:古城、寺庙、祠堂、孔庙、宅第、园林、牌坊、古墓、灯塔……归纳实地观察要点,图文详解构造细节、装饰艺术、空间功能、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认识篇:剖析台湾古建筑四大体系——少数民族建筑、传统建筑、近代建筑和日本式建筑,详细分析历史渊源、外观特点、结构特色。
  • 形成篇:以时间为轴,串起自史前至近代的各类古迹,纵览台湾建筑的源与流。
  • 走游篇:详列近600处不可错过的古迹景点,便捷规划宝岛古迹的深度之旅。

《古迹入门》书影

归纳分析4大建筑类型

看见宝岛古迹的传统风格与地域特色

在台湾,从史前至17世纪大航海时期,再经明郑时期、清代的汉人与少数民族之垦拓,以迄19世纪近代文明之洗礼,各个阶段的古迹皆有保存。截至2023年底,台湾及福建金门、马祖有各类古迹1039处。

大陆常说的古建筑,一般指传统的中式建筑。而在台湾地区,历史的因缘际会使这里拥有特殊的建筑类型,“古迹”种类要丰富得多,大致可分为四种:少数民族建筑、传统建筑、近代式建筑和日本式建筑。


本书对四大建筑类型的历史渊源、外观特点、结构特色,也做了详细的归纳、分析:

  • [1]少数民族建筑通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细分为四种形态:平地式、浅穴式、深穴式和高架式。每个族群的住屋也反映出宗教信仰与审美追求,各具特点。
  • [2]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指由福建、广东移民带入台湾的汉文化的传统建筑,又可以细分为四类:闽南式建筑、客家建筑、福州建筑、潮州建筑。其中以闽南式建筑最为丰富。
  • [3]台湾的近代建筑是西洋文化刺激的产物,可以分为六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洋楼建筑、和洋混合风建筑、折中建筑、初期现代建筑、兴亚帝冠建筑。
  • [4]日本式建筑,随着日本人的侵占进入台湾,以神社、佛寺、武德殿、官舍、料亭旅社等居多。

侦探式分析25种古建筑

提供观察古迹的实用方法

“我们诠释一个古迹,不会笼统地讲说'好美’——美是很空洞的——'好壮观’'这个古迹非常感人’。这种都是形容词,这个没有意义。”而李乾朗要做的,是用细致具体的“图像”、实实在在的“名词”,让你了解古迹背后的技术、美学、文化、社会、历史,掌握观看古迹的实用方法。

精选台湾地区25种常见的古迹,台湾古迹面貌一览无余——原住民聚落、城郭、寺庙、祠堂、孔庙、书院、宅第、街屋、园林、牌坊、古墓、砲台、灯塔、领事馆、教堂、博物馆、官署、火车站、银行、学校、医院、法院、产业设施、日式住宅、桥梁。

“文字说明可能抵不过一幅精确的剖面透视图。”每处古迹,都配有全景式的手绘大图。

内页

手绘图以俯视、剖视、透视等视角展现建筑特色,并拉线指出观察重点,进而解读构造细节、装饰艺术、空间功能等,延伸讲述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在解读中,穿插大量的细节图、实景照片、历史照片等图像资料,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工艺、风格都配有图像说明。

由整体到细节、从表层到内核、从浅入深,这部台湾古迹图像百科,为我们提供了观看、理解古建筑的详细方法——

“如何观看一座城?

高雄的凤山县旧城,是台湾第一座以土石建造的城池,现存东南北三门,以及部分城墙、护城河等。面对古城,李乾朗给出的建议是:重点观察城形、城墙、城门、护城河、登城踏道、炮台。并一一做解读:为什么有的古城是方形,而有的极不规则?为了把城墙打造成“铜墙铁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足功夫?城门楼的样式分几种?什么是瓮城?……”

以历史年表串联重要古迹

视觉呈现台湾建筑发展轨迹

《古迹入门》也将建筑纳入台湾地区的历史背景考察,全面梳理台湾建筑发展的关键节点:

台湾史前人类的活动可以上溯至3万年以前的左镇人与长滨文化,他们的住屋多利用天然洞穴。

到了新时期时代及以后,包括大坌坑、圆山、卑南与十三行文化,已经建造出干栏式住屋,以及平面用砾石的建筑。

1592年,相传澎湖天后宫创建,据说是台湾最早的寺庙。

17世纪初,荷兰、西班牙进犯台湾。西班牙人在基隆建造圣萨尔瓦多城(1626年),在淡水建造圣多明哥城(1629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南部,在今台南建造热兰遮城(1624年)和普罗民遮城(1653年)。

1665年,兴建台南孔庙,是为台湾第一座孔子庙。

1738年,台北艋舺龙山寺创建。1920年改建,由泉州名匠王益顺设计建造。

1742年,台南三山国王庙创建。

1786年,彰化鹿港龙山寺重建。

1822年,新北淡水鄞山寺创建。

1875年,设台北府城,台北府城是台湾岛上最后一座中式城池。

1875年,建成台湾第一座现代化的西式炮台——亿载金城炮台。

详列近600处古迹信息

实用的查询工具书

《古迹入门》专门开辟“走游篇”,精选台湾地区近600处值得一去的古迹景点,详细记录古迹类型、等级、位置,还有推荐语。

致力于研究古迹的朋友,可以根据列表查询感兴趣的古迹的信息。而计划踏上台湾旅行的朋友,也可以做足攻略,提前规划详细的宝岛古迹之旅。

内页

台湾地区超受欢迎的建筑入门书

行销25年,历久弥新!

“为喜爱古迹的读者提供一本入门书,一直是我们多年的愿望。”

《古迹入门》首次出版时,从构想、撰写、绘图、摄影、排版设计到印刷,耗费一年多时间。文字部分由李乾朗、俞怡萍联合撰写,特邀台湾插画家黄崑谋绘制建筑大图,并吸纳了多位台湾建筑画家的手绘图。

俞怡萍作为年轻建筑史学者,跟随李乾朗等参与古迹调研30余年,亲身参与过古迹的整修,对台湾古迹有深入的研究。

黄崑谋是台湾知名的插画家、生态绘本画家,擅长自然生态与人文建筑绘画,被李乾朗称为“台湾画建筑剖面图最好的一个人”。可以说,《古迹入门》是台湾“最懂古建筑的人”和“最会画建筑的人”,奉献给我们的台湾古建筑入门书。

《古迹入门》1999年首次出版,正是“九二一大地震”一个月后。大地震引发各地建筑物受损,许多优美的、有价值的老建筑毁于一旦,而在此之前,因天灾人祸而消失的古建数不胜数。

出版后20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保存观念的更新,《古迹入门》也迎来了第一次扩充——2018年,在出版20周年之际推出增订版。

如今,值《古迹入门》出版25周年之际,简体中文版终于在大陆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在2018年增订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修订、调整。更大的开本,更舒朗的排版,更柔和的纸张,更舒适的阅读体验,让你足不出户,就能遍览台湾古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