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基址分析方法,值得一看
景观设计基址分析方法,值得一看
景观设计中的基址分析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场地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公共限制和建筑艺术元素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景观设计基址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环节。
封面与扉页
封面:(中英文项目名称;甲方名称,日期)
扉页:(中英文项目名称;委托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编号、日期;首席设计、方案设计、土建设计、植物水电设计等)
设计资质页
设计资质页:(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资质证书、工程设计证书等)
文本目录页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主要描述:位置、面积、地势、周边等,包含一些数据)
1.2 场地概况:(环境概况:气候、季风、土质、水质等)(景观概况: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建筑等)
二、设计依据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城市和项目周边总体规划、相关设计规范、各设计控制指标等等)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指导思想
五、 设计目标
(一段话/一句口号;甲方的要求;城市的需要;使用者的心声)
六、前期基址分析
6.1 区位分析(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系)(场地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6.2 周边环境分析(与周边相邻道路、河流、山体、建筑和开放绿地的关系,周边游憩线路)
6.3 竖向分析/高程分析(另加上建筑阴影的分析)
6.4 SWOT分析(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
6.5 功能分析(明确须满足的功能和对应位置;场地使用人群的行为构成)
6.6 交通分析(包括与相邻道路的关系;停车位数量、位置)
6.7 植被分析(上、中、下层植被;常绿、落叶植被;阔叶针叶植被;色相、季相等)
6.8 视线分析(是否需要对景,障景,借景等)
6.9 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的形态,属性,分隔,联系与过渡)
6.10 图与底关系
6.11 水环境分析
6.12 场地不利因素分析(悬崖,污染物,特殊工厂,污染水池,高压线,边坡,垃圾堆放,有害植物等)
七、概念设计
7.1 设计概念(挑战?为设计定位,构思概念,提出设计的主题/主线,相似绿地类比)
7.2 概念演化 解析概率,[在概率的指导下,将概率融入景观] (通过概念的形态,色彩,感觉,律动,意向等融入景观)
八、规划定位
8.1 规划结构(满足服务半径,各开敞空间之间的关系,分布、布局等)
8.2 景观结构(设计后最终形成的景观轴、景观带、景观脉、景观环、景观点等)
8.3 功能分区布局 (另加行为构成分析)
8.4 竖向设计 (可配上若干重点景区的剖面图)
8.5 交通系统(与外部道路关系,内部分流、换线,停车位)
8.6 视线分析 (设计后景观视线的引导)
8.7 绿化种植规划 (分区,季相)
8.8 场地内部游憩规划(行为构成分析)
8.9 电力及给排水规划
8.10开发时序规划(一般分为三期建设:近、中、远)
九、总体设计
9.1 总体平面图
9.2 总体剖立面图(可加页作重要区域剖立面图)
9.3 总体鸟瞰图(可加添加夜景鸟瞰图和局部鸟瞰图)
9.4 景观注释图(可加页作一个配套服务设施的注释图)
9.5 种植设计图(植物列表明细清单,植物图例一一对应)
十、局部设计
10.1 中心景观节点(放大平面图、区域鸟瞰、区域透视图、示意图)
10.2 重要景观节点一(同上)
10.3 重要景观节点二(同上)
10.4 建筑设计 (布局,功能,风格,色彩等)
园林小品设计(可分为雕塑小品,铺装,城市家具,灯具,标识系统等示意图)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及投资估算(表格)
附图:规划设计图 [CAD蓝图]
1.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道路竖向规划图
3.绿地系统规划图
4.综合管网规划图
封 底 (中英文设计单位名称;日期)
竖向设计解析
主要是解决排水的问题,需要首先调查基地内部和周边的地下排水管线和周边道路、周边建筑物的标高。(排水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地下管线,一种是自然排水)。
通过地下管线根据基地周边的排水管线情况,确定排水的最不利点,要保证这一点的排水管的最小覆土,通过这些初步确定室外地坪的最低标高。
自然排水一般主要是小区内道路排水,首先道路的标高点设计要满足道路规范的最大和最小纵坡的要求,保证基地内道路的排水通过自流可以流出。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室外地坪要根据周边的道路标高情况最终确定,当然如果邻近有其它建筑物,是不能相差太大的。
同时对于地势变化较大的地区,还要注意标高对间距的影响。通过分析,根据汇水面积和汇水点,确定管线的管径、雨水篦子的位置。
如果建筑物临街,还要保证建筑物的踏步下面的水通过人行道板可以自流到道路上,也就是说踏步下面的地面到道路牙石要保证一定的坡度。竖向设计图纸,除了给于设计标高外,还要画出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包括道路关系的截面图。
现状分析图
对现状地形(地势),植物配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考虑,说明它哪里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侧重于不好的那方面,比如从它的功能方面考虑,是否有遮住了光线,靠建筑物太近,是否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温度,风向;是否起到防西晒;是否有遮住不雅景观的作用,你结合现状讲讲你准备怎么改),重要的是图文结合,和注意版面的排版。
“用图的形式表示出场地上的各种因素的大体特征,主要要表现的有:地形尤其是明显的高差,排水条件,现有的植物尤其是值得保留的大树(准确位置,树种,生态习性,夏季遮阴区等等),场地周围的交通情况包括人流车流等,场地的主要活动人群及其对于场地的使用方式,气象条件如风向等,有利的景观朝向,不利的景观朝向比如说噪音严重的朝向,场地内和周围的公共设施及市政管线等........总之,场地现状分析图上要尽量用图形全面的反应出场地现在的特征,从而为合理的利用场地提供依据。据说,赖特在设计流水别墅时对于场地的分析达到了对于场地内地面上每一块石头的位置和大小都了然于心的程度”......
基址分析(Site analysis)
场地中的调查内容: PBC (Physical, Biological, Cultural)
1)基地自然条件
*地形:起伏分布、坡级分布、自然排水类型
*水体:水域、水位、岸带、水质、与基地外水系的关系、水工设施、地表径流
*土壤:土壤类型和结构、PH值、透水性、承载力、安息角、冻土情况、受侵蚀状况
*植被:种类、数量、分布及可利用程度
2)气象资料:日照、温度、风、降雨、小气候
3)人工设施:建筑及构筑物、道路和广场、各种管线
4)视觉质量:基地现状植被、水体、山体和建筑组成的景观从形式、历史文化及特异性评价,标出观景位置、视轴方向、视域、清晰程度等
5)基地范围及边界环境
6)人文历史背景
场地外的调查内容
• 区位关系
• 场地周边用地类型
• 场地外的视觉质量
• 场地外的建筑物及构筑物
• 交通组织
l底图(Base map)
l场地分析图(Site analysis map)
•分析内容:
•显著的自然内容(Outstanding natural eatures)——体现场地的景观特征,应尽量保留。
场地的负面特征和危险(Negative site features orhazards)——如何克服?
•交通流线和道路连接点(Traffic flow and points of connection)
•场地出入口(Site ingress or egress)
•潜在的建筑物位置,用途分区及游线(Potential building location, use areas or routes of movement)
•各种良好的视点和视域(All kinds of preferred viewing sectors)
•主导风向(Direction of prevailing winds)
•暴晒区、受风区以及被地形、树林或建筑物庇护的区域(Exposed, windswept areas and those protected by nearby topographical forms or trees)
•场地外的景观(Off-site landscape)
•生态及小气候的分析(Ecological and microclimatic analysis)
•其他因素( Other factors)
“场地分析是我们进入建筑学学习一开始就在进行的工作,现代建筑教育格外注重建筑所处的环境,强调建筑要从各个方面反映环境的特征,于是大家都开始进行各式各样的场地分析,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就抄抄学长和各种作业集,搬搬套套的用到自己的分析中去,自己也不明白场地分析究竟有什么作用,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场地设计就是瞎扯,能凑张图出来就OK,呵呵~这当然不太对,可是不对在哪里呢,当时我也说不上来,借着这次在雷老师组做的场地分析的机会,研究了下民用建筑场地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点作用”。
首先,场地一般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物理范围可以涵盖建筑物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心理和文化范围则更加广阔,几乎涵盖了人文科学的各个层面,这其中又有场地的特点和精神实质需要发掘,内容可谓十分庞杂,绝不是没什么可分析的,但对于这么多内容,到底如何下手分析,特别是如何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进行理性和感性的剖析呢,这几天研究了一些文献,稍微有点感觉,大致如下。
场地条件分析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建设条件,场地的公共限制和场地的建筑艺术元素。
1、场地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条件:运用地形图,等高线图和相应的地形数据进行系统的说明,并且有一套严密清晰的表达语言。
②.气候条件:包括场地风象(风向,风速,气流图等)日照(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方位角等),气温,降水
③.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震状况
以上各个项目均有相应的国家规范,许多数据根据地区状况也已经有推荐数据,一般作为已知条件,可作为设计出发点。
2、场地的建设条件:
①.区域位置条件:主要指场地的在城市内大环境
②.周围场地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景观,文化元素等。
③.内部建设条件:现状建筑/构筑物的情况,场地设施(电、水设施等)状况,现状绿化和植被
4、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排水及电气电信电路的接入点等
3、场地的公共限制:
①.用地限制:场地界限(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蓝线,绿线,紫线,各种线)场地各边长度和面积数据
②.用地性质:城市规划中对于场地用途的定位。
③.交通控制:场地人流车流的方位及大小,停车状况等
④.密度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注重体块的空间分布
⑤.高度控制:建筑先搞,层数限制,平均建筑层数控制等
⑥.人口状况:场地内现有居民的人数,户数,人口结构等
4、建筑艺术元素:
①.场地文脉分析:周边及场地内的建筑及文化历史概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元素等
②.街道立面:场地内比较有特色的街道立面和天际线等
③.场地图底分析:主要是建筑,植被,道路,重要水体的平面图底转换分析
④.场地剖面:主要表示场地内已有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和地形的关系,亦可用来分析视线。
⑤.场地内重要的建筑及景观分析:采用通用的建筑分析方法,如体块,光影,材料,空间,功能,交通等。
⑥.场地内视线分析:通过对各个建筑最佳的观赏角度的分析,建立良好视线通廊的空间 模型。
⑦.体量分析:对场地内建筑或重要的保留元素进行体量关系的研究,寻找合适的建筑体量形式和插入点。
⑧.当地居民调查:场地内通常已有居民居住,他们对场地的历史比较了解,也对场地环境有感情和独到的理解,经过调查统计可从新的视角审视场地的现实状况。
“建筑场地分析是对建筑外环境的全面分析,也是在进行设计前寻找创意切入点的过程,因此,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能让自己感动的元素,建立自己对场地的独特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好的方案就是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最佳切入点而显得精彩非常。
纵向来看,建筑场地分析可以分为理性分析和感性分析两个大的部分。对与理性分析的部分,我们要本着事实只有一个的态度,尽量做到精确和符合实际,并且在小组的共同工作中,这部分工作是最有价值的,一个人做好,大家分享,可以为小组建立共同的设计基础,避免出现设计到最后,一个小组的人场地的图都不一样的情况,尽量做到“假题真做”,提高实际设计能力。
而对于感性的部分,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也不必求同,并且这在大多数时候也是个人设计的出发点,所以,可以各执己见,热烈讨论,活色生香,在最初的理性部分统一了之后,这样的讨论就显得很有意义,个人认为上设计课就是为了把大家凑在一起讨论交流,别人的想法也可能对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说到这里,大家对建筑的场地分析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了吧,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还没有提到,那就是,场地分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场地分析,是为最终的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服务的,因此,尽管以上列出了许多的条目,但,我们在进行场地分析的时候应该始终把握住一条为建筑设计服务的主线,完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所以,场地设计体现在最终的方案图纸上的时候,应该选择重点进行表达,在场地环境庞杂的信息中,到底有哪些启发你产生了灵感,或者与你的概念有关,才能表现在图纸上,无关的内容加上去完全是浪费版面,这样,从对场地的最初观察到全面理解到产生方案到最终的表达才真正完成了,这就是现阶段场地设计对我们的设计过程的影响,希望对大家的场地分析和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景观微评整理。
资料用于学习仅供参考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