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出行安全指南:驾车、骑车、步行全攻略
冬春交替出行安全指南:驾车、骑车、步行全攻略
近日气温波动明显,冬春交替之际,交通安全问题需格外关注。在此,我们整理了一份全面的安全出行指南,涵盖驾车、骑车和步行等多个场景,帮助大家在寒冷季节安全出行。
冬季出行的危险因素
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冬季出行存在以下危险因素:
- 冬季气温低,路面易湿滑,机动车的制动距离增加,容易出现打滑、侧翻等情况。
- 天气低温寒冷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或霜,能见度降低,影响机动车驾驶人的视线,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 冬季雨雪雾天气多,大风频繁,增加了机动车行驶难度,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穿着厚重,反应迟缓,易出现观察不周、摔倒等情况。
- 冬季昼短夜长,机动车驾驶人夜间行车时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能力会有所下降,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驾车出行注意事项
检查车况,警惕车辆故障
气温骤降,注意车辆保养,出行前一定要检查车况,特别要注意车胎气压是否正常;检查车灯、喇叭、转向、刹车、雨刷器等部件是否正常;留意蓄电池状况,必要时带好防滑链。控制车速,正确制动
路面湿滑,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车辆容易发生侧滑、跑偏或甩尾现象,应当适速行驶,避免急刹车,要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减速;不要随意超车、变道;在积雪道路行车,应按车辙行驶,慢打方向。
加大车距,谨慎驾驶
行车时要与前车加大车距,留出充分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冬季冰雪路面安全车距应保持在其他季节干燥路面安全距离的2至3倍。正确使用灯光,做好避让停车准备
雨雪天气,应及时打开近光灯和雾灯,尤其是通过村庄、路口、车站及行驶于山路转弯处时,应仔细观察周围情况,适时鸣笛,以引起行人和车辆注意,做好避让停车的准备。遇浓雾能见度非常低时,应及时靠边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在来车方向设置警示标志,待浓雾散后再继续行驶。注意通风透气,及时除雾
冬季时大多数人会关闭车窗行驶,车内空气一旦流通不好,很容易使人昏昏欲睡、注意力降低,且车窗易起雾,可适度开窗通风,或将空调调至外循环。
骑车出行注意事项
合理穿着,安全第一
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既能保暖又兼顾安全;佩戴骑行专用的分指保暖手套;穿着防风御寒衣物,千万勿将衣服反穿;使用护膝和护踝保暖,发生碰撞或摔倒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骑行者安全。注意观察,减速慢行
骑行过程中,戴帽子、围巾,穿着过于厚重会使自身的观察力、操控力大打折扣,因此通过路口及易发生事故的路段时,注意观察,确认安全后再通过。遵守交规,守法骑行
在骑行过程中要按规定车道行驶,不要逆行、闯红灯、违规载人,不在马路上四处乱窜,一定要时刻注意路况,注意骑行安全。
步行注意事项
注意路面状况
低温雨雪天气出行,不要只顾脚下,要随时观察周围路况,避免走上积雪和结冰路面。衣着醒目,不争不抢
恶劣天气及夜间能见度差,出行时尽量穿着颜色醒目的外衣;穿着防滑鞋靴;头部保暖要确保不影响视觉和听觉;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闯红灯,不抢行。
“降速、控距、亮尾”
文明驾驶、谨慎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