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南柯子》: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佳作
王炎《南柯子》: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佳作
在宋词中,描写农家生活的作品本就不多,而且多为描写农村风光,很少把笔触深入到农民生活的实际,更少反映出农民的思想感情。苏轼、辛弃疾等写过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倾注了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情感,他们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画,苏轼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等五首)是如此,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笔触更为细腻入微。
下面王炎的这首词则显示了不同的特色,词人能以农民的眼光,农民的感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反映出农民的生活和愿望,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之作。
《南柯子》
王炎〔宋代〕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这首词的大意是: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千万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
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人间最辛苦的就是这三农。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个丰收的年成!
宋代有两个王炎,均有词作传世。此篇作者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有词集《双溪诗馀》。他“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双溪诗馀自序》的宗旨,在这首风调朴实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这两句鲜明地勾勒出春分前后南方一带雨季的自然面貌:云层重迭,遮蔽天日,群山失色,空中阴沉沉地,充溢着水气和寒意。
“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词人以拟人的手法,将凝聚在花瓣的水珠,比作珠泪莹莹、顾盼生辉的香闺少女形象,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处于浓重水气之中花的情态。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古代的封建士大夫们,常常见落花而惜春,从未想到过这落花季节正是春耕繁忙季节,春风春雨是对农业耕种有利的,所以词人劝告这些士大夫们,不要为惜花而惆怅,不要怨恨东风无情。这里,词人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那些为落花而怨恨风雨的士大夫们显然有微词,可能也包括对自己过去怜花惜花而不问农业生产的一种自我批判。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这两句描绘了农民忙于春耕准备工作的劳动情景:他们披蓑戴笠,天天清早出去,把田间的每个田梗都挖好使沟水通过的缺口。
“人间辛苦是三农”,一年之中,春、夏、秋三个农时,是农民最紧张,也是最辛苦的三个季节。特别是春季.常言“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抓住了春季的农时,丰收才有基础,才有希望。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结句词人以平朴无华的语言,写出农民朴实的思想愿望,他们希望老天能够下透一犁深的雨,好灌足水,犁遍田,这样秋天才能有个好收成啊!
全词以朴素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农村现实生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热爱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感情。作者通过用画面的对照显示褒贬,不着痕迹。在宋人词作中,此词不愧为真实反映农村生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