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五个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
西游记中五个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主要事件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其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是故事中的五个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经历。
唐僧
性格特点:唐僧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然而,他也有愚善固执的一面,缺乏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作为一位慈悲善良的苦行僧,他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时显得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主要事件:
- 金蝉遭贬:唐僧原是金蝉子,因偷懒被贬下凡,历经十世轮回,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 江流托孤:他的生父金榜高中后在途中被奸人所害,母亲含泪将其用木盆流放江中,后被方丈所救,出家为僧。
- 观音显像化金蝉:在佛事会上讲经说法时,唐僧深受感动,决心西行取经。观音菩萨赠予他锦斓袈裟与锡杖,助其踏上取经之路。
孙悟空
性格特点:孙悟空忠诚、嫉恶如仇、勇敢、富有反抗性、向往自由、善于隐忍。他天资聪敏,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能够七十二变,拥有金箍棒和筋斗云等法宝。然而,他也有争强好胜、心高气傲和性急如火的弱点。
主要事件:
- 猴王出世:孙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是一块仙石孕育而生的神猴。
- 拜师学艺:在花果山度过三百余年后,孙悟空赴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长生之道和七十二般变化。
- 大闹天宫:因不满天庭的待遇,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 西天取经:孙悟空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猪八戒
性格特点: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他贪吃贪睡,好进谗言。
主要事件:
- 戏嫦娥:猪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并破坏天宫,被贬下凡间,错投猪胎,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 计收猪八戒:唐僧和孙悟空路过高老庄时,猪八戒愿意跟随取经,拜唐僧为师,辞别高老庄,同去西天取经。
沙僧
性格特点:沙僧勤劳稳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他也存在精明世故、逆来顺受等人性弱点。
主要事件:
- 流沙河收服:在流沙河中,沙僧化身为妖怪,后被孙悟空和猪八戒降服,加入取经队伍。
- 西天取经:沙僧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白龙马
性格特点:白龙马沉稳,耐得住性子。在取经途中,他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需要被喂被遛,和普通马没啥区别。在遇到困难时,还经常被猪八戒提议卖掉;在和妖魔的遭遇战中,连沙僧也要挥起降魔杖一显身手,白龙马却“我自岿然不动”。
主要事件:
- 鹰愁涧收服:师徒二人途径蛇盘山时,马匹被鹰愁涧中的小白龙吞食。孙悟空引出小白龙,观音告知其为唐僧坐骑,小白龙遂化为白马,随唐僧西行。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它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