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察言观色,识人辨人?
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察言观色,识人辨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想法与行为的科学,其中包括如何观察人、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沟通。而在我们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口头语言只是交流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肢体语言的表达。
为什么说肢体语言很重要呢?因为肢体语言往往比口头上的话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双重束缚处境
例如,在心理咨询研究精神疾病方面,贝特森提出了病人面对的“双重束缚处境”。具体是指一个人的口头说话,与其表现出的肢体行为存在矛盾,使得患者感到困惑、矛盾,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比如,一个患者的母亲看见他回家了,在言语上说,自己非常想他,想去拥抱他,而行动上却无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因此,患者感知到母亲对自己言语上是接纳的态度,而在肢体行动上却是抵触和排斥,感到非常矛盾,陷入了双重束缚处境。
由此可见,我们在向他人表达信息的时候,肢体语言往往更容易被对方感知到。同理,当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等也会被我们所感知。学会通过这些细节来理解这个人的真正意思,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面部表情
首先,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表情代表了这个人内心的情绪,是很难伪装的。比如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高兴时,他的眼角也会眯起来,如果你只是看到他的嘴巴在笑,而眼睛却没有什么变化的话,说明他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可能只是应付或者客气的笑。
又比如,当一个人撒谎的时候,可能他语言上理由很充分,也不是很结巴,可是神情却可能暴露他在说谎。往往说谎的人会觉得不安,因此眼神飘忽不定、不太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如果你问他什么话的时候,可能他嘴上做出了否认,却微微的点头,这种言行不一致的矛盾,可能就说明他在撒谎。
肢体动作
其次,一个人的肢体动作也会体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例如,当一个人用手摸着下巴的时候,他可能正在思考某个问题。当你与某人坐着交谈时,他如果膝盖向外、朝着出去的方向,可能说明他比较想离开,若这个人的膝盖向着你,说明他对你所谈的话题很感兴趣,正在身心投入地参与到这个话题中。
总的来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通过对方说的话作出判断,而是要综合他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细节,来综合判断这个人所说的话是否可信。
并且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够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换位思考,不强人所难,让对方感到相处起来很舒适,自然也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利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来使自己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好地辨人、识人。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