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超现实的荒诞小故事,反乌托邦式城市寓言
25个超现实的荒诞小故事,反乌托邦式城市寓言
《内城故事》是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陈志勇的最新作品,通过25个以动物与人为主角的超现实荒诞小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反思。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青蛙”,油画
一天下午,董事会的成员都变成了青蛙。秘书被吓得不知所措,不过她还是鼓起勇气轻轻地把仰面躺着的青蛙翻过来,并拿起水杯,给每只两栖动物洒了一点水。但这之后,她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她担心别人不相信。或者更糟,她会被指责,被解雇。警察可能也会来。像我这种人,就是会遇到这种事。她冷冰冰地想。……
以上这个故事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这则“青蛙”的故事来自世界著名艺术家陈志勇的新书《内城故事》,是他对卡夫卡《变形记》的逆向思考,但这次变成动物的不是底层打工人,而是打工人的老板。
富人与打工人的世界截然不同。富人以另一种方式思考,做富人做的事,就好像这一切都合乎自然法则。但其实并没有什么自然法则,只有运气和荒谬。
与此同时,人类也习惯将自己看成是一种绝对的力量,但实际上我们与任何一种生物一样脆弱。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25个超现实的荒诞小故事带我们反思生活。
《内城故事》“鳄鱼”篇,鳄鱼住在大楼第八十七层
我们总说,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地球的寿命比起来,不过是短短的一瞬。而经历这一次疫情后,是否会开始思考:我们其实也不过如此。
《内城故事》就是这样一个讲述失去与适应的故事。人类统治世界,建造起一座座城市。鳄鱼、野马、狐狸与雄鹰,原本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却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融入城市,潇洒地穿梭在人类身边。
陈志勇用想象力赋予了动物与人共生的全新可能。同时,他也用沉痛的笔调,揭露人类的自私与贪婪,真实地呈现了动物们在现代文明里所面临的生存威胁。
内城故事
[澳] 陈志勇 / 2020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01 我们与动物的生活永远交织在一起
《内城故事》集结了25篇以动物与人为主角的故事,以及44幅跨页油画插图,以内城为切入点,将整个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矛盾浓缩在这座城市丛林里。
有时,陈志勇用散文写故事。在一篇关于“猫”的散文故事中,一个家庭失踪的猫变成了很多个家庭走失的猫,这只猫曾像“一艘小船,每天坚定地带母女俩渡过黑暗的大海”。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游泳帽”,油画
有时,陈志勇用诗歌写故事,例如“猫头鹰”的故事更像是一首病童写的诗。
他把猫头鹰看作守护天使,冷静和理性的象征,因为“猫头鹰从来不会出错”。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猫头鹰”,油画
有时,文字和画的比重相当,可以构成一个单行本绘本,例如关于“狗”的诗篇,用了13幅画作,其中大多数跨页使用了相同的对角线设计,展示了历史长河中人与狗从陌生到亲密的关系。
“狗”的草图,不同历史时期的色彩测试,水彩和铅笔
有时,一些故事更像是梦幻般的幻象碎片,如在城市人群上空突然出现的蝴蝶云团,在立交桥上相爱的巨型蜗牛,从海中移出并被摆放到天空的虎鲸。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蜗牛”,油画
有时,陈志勇创作了完整的短篇小说,例如“河马”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被父母激进的教育方式鞭策、被媒体过度关注的神童,他总是梦见河马,让人联想到电影《阳光普照》中被父亲的爱过度照耀的哥哥,只能暴露在太阳下,不能到阴影里躲一躲。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河马”,油画
阅读《内城故事》对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都是有益的。
有人说,最好的儿童读物也受到成年人的喜爱,但是,《内城故事》却被形容为是给成年人的一本好书,也可以受到儿童的喜爱。
小时候,陈志勇喜欢听妈妈为他读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虽然这是一本成人向的政治讽喻小说,但是小小的他会被动物们反抗人类农场主并在庄园里建造国家的设定深深吸引,这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审美,教会了他逆向思维。
在《内城故事》的创作中,“马”的故事向《动物庄园》致敬,而“青蛙”的故事则是对卡夫卡《变形记》的逆向思考,这次变成动物的不是底层打工人,而是打工人的老板,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不如翻开这本书一探究竟。
装帧设计上,《内城故事》的书封沿用原版书封图,封面的“月亮鱼”做了局部UV,看起来闪闪发光。
《内城故事》书封实拍(雷建忠/摄)
内页采用高质量的无光铜版纸印刷,并使用圆脊锁线精装技术,使得许多跨页插图更平整地展示。
《内城故事》内页实拍(雷建忠/摄)
从目录页的设计可以看出,每个故事相互之间比较独立,阅读顺序可以随心选择。
《内城故事》目录页
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内页中的插图有时间变化,从清晨到黄昏再到黑夜,而且大多数画面都以黑夜为背景。
你可以拉上窗帘,打开这本绚丽色彩的书,让思想进入“澄明之境”。
你也可以在咖啡厅里,和一二好友分享本书,一起讨论对我们这颗星球的未来构想;还可以带上《内城故事》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中,去寻找被我们无视的动物们;或是带上《内城故事》去旅行,拯救你的自然缺失症。
《内城故事》书封实拍(雷建忠/摄)
02 华人之光陈志勇
陈志勇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绘本创作者和和电影制片人。
他在澳大利亚珀斯的北部郊区长大,他的爷爷是福建人,父亲是马来西亚华裔,母亲是澳大利亚白人。从青少年起,他就为科学小说绘制插图。
1995年,他从西澳大利亚大学大学艺术系及英国文学系毕业,专职创作童书插画,目前在墨尔本工作和生活。
他以图画书和插图书闻享誉国际,其作品通过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图像来探讨社会和历史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并受到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喜爱。
尼尔·盖曼评价他的画“一幅画抵一千个字”。余光中和严歌苓都曾经翻译过他的绘本。
陈志勇,25岁时期
1974年出生的陈志勇,是名副其实的大奖体质,他曾获过: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世界奇幻奖年度艺术家
国际林格伦儿童文学纪念奖
轨迹奖最佳非小说类奖
雨果奖最佳艺术家奖
IBBY白鸦评审特别奖
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评审特别奖
……等50多个奖项。
37岁时,陈志勇凭《失物招领》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一次,他凭借《内城故事》获得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并且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亚裔。
凯特·格林纳威奖是与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奖齐名的三大童书奖项,它的“使命”是激励下一代通过书籍和阅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新冠肺炎、森林大火,还有许许多多的灾难,每天上演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该奖评审茱莉亚·海尔认为《内城故事》获奖原因之一是具有“预见性”——预见到了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分离与紧张关系,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在和未来。
在他2013年开始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每周都会去动物园散步和观察,他逐渐意识到:
“我们的远古祖先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当你想到洞穴壁画,它们通常是故事,主要的主题是动物;当你看向孩子,他们中许多人说出的第一个词、概念和玩具也都是动物。我的女儿出生,更加固了我的这一想法……但我们总是后知后觉:我们自己的命运与其他生物的命运深深缠绕(这一点我们的远祖早已知道)。当我们继续毁坏陆地、侵占海洋、污染空气,我们就得不断更新灭绝物种名录,使大自然的精密网络破碎不堪。”
《内城故事》内页插图,“虎鲸”,油画
读更多陈志勇的作品,你会发现疏离和归属的隐含主题总是贯穿其中,无论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短片《失物招领》,还是描绘移民寓言的无字图像小说《抵岸》,无论是探讨兄弟之间竞争和陪伴关系的绘本《夏天守则》,还是想象人与自然全新关系的《内城故事》。
在讽喻现实的外衣下,他的本质是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
《内城故事》封面实拍(雷建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