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科技感 数字孪生技术已应用于重庆多个水利工程
满满科技感 数字孪生技术已应用于重庆多个水利工程
鹅公水库数字孪生平台操作界面。市水利局供图
5月22日,重庆市水利局发布消息,数字孪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江津鹅公水库以及永川临江河等多个水利工程和流域,为实现“智慧管水”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孪生技术,也被称为数字映射或数字镜像,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的一个虚拟“克隆体”。当这项技术应用于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河湖管理等领域时,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为相关部门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重庆市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跨多区重大调水工程,率先在全生命周期应用数字化技术。工程采用GIS+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从智慧设计、智慧建管到智慧运维的完整智慧水利体系。特别是在智慧建管环节,建立了基于BIM+GIS+IOT的五位一体安全综合管控成套体系,支撑智能灌浆、智能碾压等技术在大型引调水工程中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实现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高效优质建设。
江津鹅公水库数字孪生工程则通过5G、BIM、GI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防洪兴利调度和工程安全运行业务需求,将“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引入工程建设期安全风险防控。该工程已通过水利部2023年度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验收。
永川区智慧临江河数字孪生平台充分运用BIM、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环保、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数据,对194公里河道、4座中型水库、松溉长江提水泵站及周边100米环境进行数字域虚拟映射。通过临江河数字孪生平台的数字孪生地图,可以全面掌握辖区内水资源量、现状供水能力以及供用水情况,清晰展示当前各水源地水库与水厂、工程泵站之间的动态调水线路,为判断地区用水安全情况,实现供水安全实时预警提供支撑。按照实际供水需求,通过平台经模拟计算,还可智能化生成多种调水方案,为水资源合理分配、调度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该工程入选水利部2023年度数字孪生十大事件。
依托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重庆市水利局正通过核心业务梳理、数据归集和典型应用推进,迭代数字水利整体构架,加快推进数字水利建设。在典型应用推进上,市水利局正加快推进智慧河长、水旱灾害防御应用建设。其中,智慧河长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建设了河长制工作管理、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19个应用模块,已初步实现全市河湖体征指标一图览、问题发现一网统、协同处置一键办、治理成效一码评,当前正在建设河长管河治河综合场景。水旱灾害防御则聚焦“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建设水旱风险点动态监控、水雨工墒情自动监测、洪水干旱智能预警等场景,支持水旱灾害防御业务全量数字化需求,目前已全量归集水雨情站点数据,初步完成小流域山洪预警基础能力开发、风险预案结构化处理,正在加快建设重点河段区域预演场景。
此外,5月22日,重庆水利大讲堂(第1期)讲座在市水利局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水利专家委员刘汉龙以《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为题,就数字孪生平台如何应用于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平台如何在流域洪涝预警、山洪灾害预警中发挥作用等进行了分享。刘汉龙认为,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总体架构应基于全数字测量、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三维虚拟模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十余项高新技术,整合水利各项基础数据,以水利时空数据为中点研究对象,专注于水利时空数据的管理、可视化与深入分析。通过精细模拟水利空间,实现数据的全面动态监控,促进水利业务的信息共享与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分散的涉水业务,最终为水利管理者提供安全评估、运维管理、防汛调度和综合展示的可视化工具,以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本文原文来自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