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公交: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公交发展
郑州公交: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公交发展
郑州公交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绿色交通,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拥有运营车辆5218台,全部为新能源和空调车辆,职工总数超过15000人,运营线路409条,线路总长度达到5600余公里,年运营里程2.62亿公里,年客运总量5.86亿人次。
郑州公交集团的绿色革命
“郑州公交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绿色交通,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拥有运营车辆5218台,全部为新能源和空调车辆,职工总数超过15000人,运营线路409条,线路总长度达到5600余公里,年运营里程2.62亿公里,年客运总量5.86亿人次。”郑州公交集团机务部副部长唐博介绍:“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车辆效能,还在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大大推动了节能公交、品质公交、平安公交的建设。”
在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方面,郑州公交集团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郑州公交的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其中纯电动车辆4147台,占比接近80%;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车辆648台,占比12%;氢燃料电池车辆423台,占比8%。“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纯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实现了大幅度增加,自2016年开始,购置的公交车辆主要以大电量长续航的纯电动公交车辆为主。”
此外,郑州公交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号召,作为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牵头城市,郑州市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郑州公交集团也加大了氢燃料电池车辆的推广力度。从2018年开始购置氢燃料电池车辆,目前已经有423台氢燃料电池车辆在运行,其中12米级的223台,10米级的200台。
智能网联公交建设成果丰硕
在智能网联公交方面,郑州公交集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郑州公交集团已经有两个智能网联公交项目投入运营。第一个是郑东新区的自动驾驶一号线,该项目于2020年6月试运行,是我国首个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应用验证的智能公交线路。该项目通过5G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实现了场站内无人驾驶自动作业和道路的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一号线的线路总长度是17.4公里,配备了12台宇通智能网联公交车。
第二个是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示范工程,全长24.5公里,配备了60台智能网联公交车,于2023年10月份建成投入试运行。该项目具备L3级智能驾驶能力,可实现超级巡航、高精定位、信号优先、盲区检测、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相比自动驾驶一号线,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示范工程在硬件提升、软件策略程序优化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新科技应用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在新科技的探索应用方面,郑州公交集团同样不遗余力。围绕优管理、提服务、增效益、保安全、促决策、强保障六大总体目标,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信息服务的准确可靠、数字化的经营和营销能力、不同纬度不同领域的安全风险管控、资源要素对外经营可视化监测与应用以及全过程参与协同高效应用等手段,充分实现了六大总体目标。
此外,郑州公交集团还建立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评价系统,通过制定安全评分规则来进行安全评分项管理,评估安全风险系数并进行排名。同时,郑州公交集团还开通了网约巴士和校园巴士等多种定制公交预约方式,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在智能化的出行信息服务方面,实现了乘车电子支付手段多样化、运营调度更加智能以及市民服务更加靠前等目标。
在新能源车辆的监控系统方面,郑州公交集团从新能源车辆运营初期就建立了新能源车辆的监控平台,实现了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控、能耗统计、数据分析、故障诊断、故障信息提醒以及人车互联功能。这个监控系统为车辆的运营维护提供了快速安全的保障。
此外,郑州公交集团的充电运营管理平台与智能调度系统无缝衔接,与现有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统、新能源车辆监控系统三网融合,实现了监控、运营、调度、充电支付结算、故障诊断等各环节信息一体化管理。在智能化的车辆配置方面,通过配置智能防碰撞、驾驶行为检测、盲区检测、360全景环视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为车辆的高效运营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新质生产力与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也将孕育新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机遇。相信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与赋能之下,郑州公交集团将持续巩固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郑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