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中的长度单位(引、丈、尺、寸、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中的长度单位(引、丈、尺、寸、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1/13/71134344_1142526745.shtml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源远流长,其长度单位体系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经历了多次演变。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的演变历程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体系源远流长,其演变与朝代更迭、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从商周时期到明清之际,长度单位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度量衡制度的发展。

在商代,长度单位以“尺”为基础,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6.95厘米。随后,周代的“尺”略有增长,约为23.1厘米。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度量衡的推行,长度单位进一步标准化,一尺的长度约为23.1厘米,而一丈(相当于十尺)则为231厘米。秦汉时期的“里”(相当于500米)成为了后世度量距离的基本单位。

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地方割据,长度单位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仍然延续了秦汉的制度。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度量衡制度再次得到统一和规范。唐代的“尺”略有增长,约为30.6厘米,而“丈”则为306厘米。

宋元明清时期,长度单位的变化更加细微,但整体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明代的“尺”在32.0至34.0厘米之间,清代则在32.0至35.5厘米之间。这一时期的“里”仍然保持在500米左右。

中国古代长度单位的五度划分如下:

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

1分=10厘=100毫=1,000秒=10,000忽

1里=415.8米(秦汉时期)

1里=500米(除了秦汉以外的各个朝代)

1步=6尺 , 1里=300步 一制度沿用到唐朝,唐朝以后改为 1步=5尺 , 1里=360步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