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游走在两极的“灵魂”!
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游走在两极的“灵魂”!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抑郁和躁狂两种情绪状态之间交替转换。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为您详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诊断和治疗过程。
患者小华(化名)16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兴奋话多,要求父母为其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认为自己长得漂亮、脑子聪明、社交能力强,主动结交社会成年人做朋友,花钱大手大脚,不思饮食、不知疲倦,每天只需睡3—4小时也仍然干劲十足。上述情况持续2周左右后,患者便出现持续的心情差,睡眠差,入睡困难,凌晨4—5点醒后无法继续入睡,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整日沮丧悲观,不爱社交,反复用刀划自己的手臂来缓解心里的苦闷,并多次计划实施自杀行为,如割腕、跳楼、吞食安眠药等。
后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上给予药物治疗稳定情绪、改善睡眠治疗,辅助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院外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之后病情平稳,能正常上学及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患者的情绪会在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之间周期性地波动。这种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且具有终身性的特点,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
躁狂症状
- 情绪高涨或易怒
- 活动量增加
- 睡眠需求减少
- 思维奔逸
- 自我评价过高
- 冲动行为(如过度消费、性行为放纵等)
抑郁症状
- 情绪低落
- 兴趣减退
- 疲劳或能量丧失
- 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睡眠)
- 集中注意力困难
- 自我评价过低
- 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环境因素(如压力事件)都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中起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
- 情绪稳定剂:如锂盐,用于预防躁狂和抑郁发作。
- 抗精神病药:用于控制躁狂症状。
- 抗抑郁药:在某些情况下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但需谨慎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诱发躁狂发作。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供支持。
- 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人了解疾病,学习应对策略。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的作息时间
- 健康饮食
- 适量运动
- 避免酒精和毒品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并在出现症状波动时及时就医。
本文原文来自精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