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文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文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引用
1
来源
1.
http://zsulu.com/news/html/?9592.html

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驳议,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儒家:孟子与仁政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推崇备至。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孟子在各国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厚待,享有丰厚的待遇。他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兴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纪念孟子。孟子最终对梁惠王绝望了,生气地说梁惠王望之不似人君,然后离开魏国。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中心

稷下学宫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和官办的大学,不论是什么样的学派,只要是有能力,稷下学宫就容纳他,而且给他们提供非常优厚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同时他又提供一个非常宽松的争鸣的环境,就是在这里稷下先生们不治而议论,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互相争鸣。

墨家:墨子与兼爱

墨子被誉为科圣,宋健高度评价墨子为唯物始祖科圣墨翟。墨子曾做出一种可以在天上飞行三天三夜的木鸟,那只传说中飞在空中的木鸟让人向往。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也是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子对自己的学说身体力行,他生活极其简朴,和弟子们吃菜根、穿粗布短衣,为了制止兼并战争,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和其他学派相比,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可能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者。墨者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的最高领袖称为钜子,钜子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墨子则是墨家的第一位钜子。墨者内部有严密的法规,所有的墨者都得服从钜子的命令,他们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为了反对战争,为了使天下人都相亲相爱,可以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以自苦为极,严格服从纪律,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受到尊崇的原因。然而在儒者眼中,墨家完全排斥礼乐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

道家:老子与庄子

《老子》历来被视为难读之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道。这是一个生成万物、又不能明明白白说清楚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为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庄子将这种思想发扬得更加绮丽多彩。庄子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庄子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但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名家:惠施与公孙龙

战国时期,包括惠施在内,有这样一些学者,他们积极于探讨名实的问题,长于辩论,他们提出了一些奇怪的命题,如卵有毛、犬可以为羊、火不热等等。然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包含了朴素的逻辑学和辩证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辩者被后人称为名家,其代表人物除了宋国的惠施之外,还有后期的墨家和赵国的公孙龙。

阴阳家:邹衍

邹衍喜欢谈天事,创建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邹衍在总结了前人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想象,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假说——大九州说。他认为中国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还有九个像赤县神州一样大的州合成一个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周围有大瀛海环绕,这才是八极,在那里才有八个方面的终极之处,中国只是整个大九州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大九州说,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学者对世界的思考。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没有法令,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也不能治理好国家;而受到法令的约束,即使是桀纣那样的暴君,也不会把国家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而且,像尧舜那样的圣君百年难遇,像桀纣那样的暴君也是世所罕见,大部分的国君都是中人之资。一个中等的国君,守着法来治理国家,就好比一个笨拙的工匠守着规矩尺寸来做工,怎么也是大致不差的。韩非提倡君主的极端专治,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

轴心时代的中国,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众说融汇的时代。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说,既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来形容并不夸张。

两千多年之后,曾经建高门大屋,有康庄之衢的稷下学宫早已变成了眼前的一抔黄土。但这黄土孕育和见证了那样一个诸子蜂起、百家迭出的精彩时代,即便此后秦始皇焚书坑儒,私学被禁止,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了千古绝响,但是,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于千古流传的丰富典籍,而且绵延不绝地影响历代文坛士林。它们一起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独特风貌,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以及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