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痛症 中醫教你5個方法舒緩行山後膝痛小腿痛
行山痛症 中醫教你5個方法舒緩行山後膝痛小腿痛
行山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但很多人在行山后都会遇到各种疼痛问题,如膝痛、足底疼痛、小腿痛等。本文将为您介绍行山后疼痛的三大原因,并提供五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您轻松应对行山后的不适。
行山后出现痛症的三大原因
一)下肢负重过度
不论是背包过重,还是因为肥胖导致上身过重,都会使下肢负担加重,容易造成关节受力不当,从而引发腰痛、膝痛、足底疼痛、小腿痛等问题。在行山时,全身重量会集中在下肢,如果负重过量,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出现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小腿也会为了平衡身体而出现绷紧的情况。
二)过度劳损
如果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比如有跟的鞋,或者步行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劳损,甚至出现蹠骨疲勞性骨折,也称为行军性骨折。这种骨折没有明显的外伤史,通常不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也不明显,但会影响足部用力和平衡能力。
三)寒气入侵关节
高山山顶温度偏低且潮湿,或者在清晨雾气中行山时,寒湿容易侵袭关节,导致手肘痛、膝痛、腕痛等痛症。受到寒湿入侵的痛症多表现为酸重麻痛,就像担泥后的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未必能改善。
减少行山后出现痛症的方法
一)精简行李背包
全身重量越轻,双脚的负担越少,因此精简行李和背包非常重要。建议使用背包,背包的肩带要相对宽,以确保两个肩膀平均受力。背包要贴紧背部,如果配有胸带或腰带更好,但使用时不能过紧,以免影响呼吸和腹部发力。
背包内的物品放置位置也很重要,最重的物品应该放在靠近腰背部的位置,上下应放最轻的物品,避免出现上重下轻或左右重量不平均的情况。
二)锻炼腰腿部肌肉
腰腿部的肌肉强度决定了行山是否轻松。行山时需要不停上下楼梯或斜坡,还可能遇到沙石不平的路面,因此对腰部、腹部、大腿、小腿的肌肉要求较高,尤其是腰部和大腿。只要腰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足够,就可以避免很多腰痛和膝痛问题,也可以减少半月板损伤、膝十字韧带损伤、腰肌扭伤等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衣着
行山时合适的衣着装备非常重要。建议穿着长袖衣物,不怕闷热的人可以考虑穿着防水材质的衣物,这样既能抵御寒湿入侵关节,又能减少携带雨具的重量。
鞋子应选择防滑、包裹性强的运动鞋,避免前矮后高的鞋,包括有内置增高鞋垫的运动鞋。同时要系紧鞋带,以免增加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四)行山后热敷腘窝或小腿
行山后肌肉疲劳是很常见的现象,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痛症的发生。可以在行山后的晚上,用热水泡脚约10-15分钟,浸泡至小腿一半或上三分之一的位置,有助于改善下肢疲劳,但心脏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士应避免运动后泡脚。
另外可以用暖袋热敷膝盖后面的腘窝位置,加强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下肢疲劳。
五)热身及伸展运动
行山前后的伸展运动可以大幅减少肌肉受伤,避免不必要的痛症出现。伸展运动应以腰部和下肢活动为主,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伸展动作:
- 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部慢慢向左或右旋转,直到能看到另一侧的足跟,停留3-5秒,然后反方向。
- 单脚站立,另一只脚屈膝,膝盖指向地面,用手轻轻将足部拉近臀部后方,停留3-5秒,然后反方向。
- 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左脚往前一步,慢慢膝盖弯曲,右脚伸直,应感觉到右腿后肌肉的拉伸,停留3-5秒,然后反方向。
- 缓慢多角度转动手腕和脚腕。
行山前的伸展和拉筋运动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受伤或疼痛的风险。推荐的伸展运动包括:
- 臂部和肩部伸展:将双臂向上伸展,同时向后弯曲,感觉拉伸到肩背部位。
- 颈部伸展:慢慢地转动头部,让颈部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同时可以按摩颈部肌肉,减轻颈部疲劳。
- 腰部伸展:双手扶住腰部,向左、右、前、后慢慢转动身体,让腰部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减少腰痛的发生。
- 膝部拉筋: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左脚往前一步,膝盖弯曲,右脚伸直,然后慢慢弯曲右膝,感觉到腿后肌肉的拉伸。反复做几次,再换另一侧重复。
- 腿部拉筋:蹲下,将腿伸直,双手慢慢抓住脚踝,向身体靠近,感觉到腿部肌肉的拉伸。
除了以上方法,充足的休息时间也很重要。在行山、运动之间应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大幅减少受伤或出现痛症的机会。如果发现痛症在2天内无法自行消失,可能已经伤及肌肉或韧带,建议及早求医,避免留下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