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徐克武侠时代落幕的宣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徐克武侠时代落幕的宣告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ule.360.com/detail/3947112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作为徐克导演的又一部力作,不仅展现了其在特效领域的不懈追求,也折射出中国电影工业在特效制作方面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从导演风格、工业现状、特效技术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部作品及其背后的意义。

徐克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对电影的狂热痴迷丝毫未减。从他那独特的电影风格以及对电影极强的掌控欲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克是一位纯粹热爱电影的人。《青蛇》与《蜀山传》堪称徐克的经典之作,前者是他对世俗秩序的一次有力抨击,后者则是他对视效世界的大胆探索。不管《蜀山传》这部电影最终是否成功,它都成为了徐克电影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自《蜀山》之后,徐克摒弃了传统武侠固有的江湖色彩,转而追求带有大制作标签的奇诡视效。《七剑》或许是徐克在“重视效、弱剧情”道路上栽的第一个跟头,而《狄仁杰》三部曲让徐克在美术与视效方面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镜头编绘语言,不过依旧未能避免弱化叙事的老问题。值得肯定的是,他在引领华语影坛3D特效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看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后,有人感慨:“如果这是未来的中国大片,他会选择拒绝。”可惜的是,这并非是未来的中式大片,因为当下中国的电影工业还不足以支撑完成如此复杂的3D动画镜头。这些不过是徐克借助外人之手构建起来的奇诡世界。笔者坚信,未来的中国大片将以科幻的方式打开大门,毕竟魔幻市场似乎已经被这个时代的观众所抛弃。

中国电影工业的现状

为何国内观众对本土魔幻、奇幻大制作电影如此反感?从《无极》到《长城》,从《爵迹》到《阿修罗》,这些电影一直饱受国人的口诛笔伐。这些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电影工业滞后发展与导演野心不同步所导致的。同时,奇幻和魔幻题材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大多还因网大的取缔而难以面世。那些被观众唾弃的大片存在一个共性,包括狄仁杰系列在内,大部分特效镜头都是外包给海外团队制作的。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实则出现了文化变异。

在中国,最知名的特效公司要数base>了,然而在3D领域,我们至今还没有能拿出手的视效团队。国内生产的大片也缺乏本土技术的支撑,所以这些野心勃勃的导演只好将多数特效镜头外包出去。但海外的特效从业者往往无法透彻理解中国本土文化,他们制作的3D模型无论是怪兽还是人物,都会无意识地加入西方元素。在这种行业规则下,西方文化不断通过特效窗口侵蚀我们的本土魔幻,由此诞生了不少畸形电影。


笔者相信,中国如今的科幻iP已经储备得差不多了。一旦本土电影工业技术成熟,便是孵化的时机。很显然,魔幻市场已经失去了观众的信任,没有本土电影工业的技术支撑,永远别想一步到位地借助外界力量来探索自我的大片,毕竟那种模式下生产的大片会水土不服。

分镜特效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特效的看点主要集中在最后的决战场景,那夺目的怪和长毛猩猩让人印象深刻。对于3D特效的好坏,我们一般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模型质感的逼真度,也就是给定模型的uv贴图的做旧感;二是局域光的渲染以及动画绑定的动力学。本片中,除了长毛猩猩的运动幅度较大外,其他四大天王的动效相对较少,猩猩的运动轨迹也符合动物基本的真实度。只是所有模型的质感还是显得太新,所以观众会说这次的特效过于明显。

模型的质感和动作的绑定只是做好一个3D镜头最基本的程序,最关键的点在于实拍与3D的融合度,即如何更合理地将带动画的3D模型植入二维场景。一般会通过摄像机反求技术来完成。导演在现场实拍时,通常会有一个特效指导员根据需求指挥拍摄特效镜头部分,因为后期制作并非万能的,一旦前期未按照特效组的意图拍摄,就很难将实拍与虚拟场景合成。

在拍摄一组镜头时,摄像机会随着角色的移动而有许多机位变化。摄像机反求就是通过逆推的方式求解出实拍摄像机运动的轨迹,再根据这个轨迹将制作的3D动画以合适的角度合成到二维实拍场景中。

全片中难度最大的镜头当属圆测和猩猩的对手戏,很大程度上需要猩猩与圆测有过互动。这些互动在前期拍摄时至关重要,视效组早期会给徐克提供一套圆测的分镜头动作指导。这里的拍摄也很考验演员的演技,相当于圆测要在实拍时假想一只与他互动的猩猩完成一系列动作,后期人员再根据实拍去匹配和真人的互动,这样才能呈现出一套无缝衔接的3D镜头。

而那些空中的小怪,从造型看是仿西方的恶龙造型。这种数目庞大的镜头,一般会通过随机粒子技术完成,即只需制作一个有动效的龙,然后通过粒子置换模型的方式实现满屏的小怪效果。为避免小怪飞行有规律,还会加入一个随机参数来完成粒子运动轨迹的自然性。

剧作的硬伤

全片以天后想偷亢龙锏作为故事推动力,然而后面狄仁杰和天后却突然“歇菜”,剧情演变成了圆测与封魔族的较量,原本的推理断案环节也没了,变成了一场平复叛乱的宫廷政变戏,说难听点,全片就像是一篇跑题的记叙性作文。

前面狄仁杰推理断案的硬伤,全靠方术来弥补,比如国师的尸体发现就显得很莫名其妙。方术或许是本片特效打开的最好方式,但它也无法弥补叙事上的逻辑漏洞。

其实本片完全可以采用《绣春刀:修罗战场》那种“快意江湖”的方式去拍摄,但徐克为了打造一套漫画式古装动作片,非要用《与神同行》的方式来构造视觉盛宴。方术成功地让狄仁杰宇宙保持了风格上的一致,但却丢失了徐克式武侠片的“江湖”气息,江湖的味道越来越淡。

结局中圆测一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毫无征兆地感化了封魔族组长世代的仇恨,前面没有任何铺垫,给人的感觉太过突兀。

自我突破

不管怎么说,徐克都开创了一个武侠的时代。在武侠的世界里,他肆意地展现自己的动作语汇,对全局有着极强控制欲,让所有经他手的电影都留下了徐克式的烙印。这也正是徐克对武侠电影中“江湖”的认知。但在狄仁杰系列中,徐克似乎放弃了以往的固守。随着技术的进步,他在寻求另一种视效上的取代品,可模式化的创作让他武侠片里的“江湖”越来越远。

整个时代的技术跃迁,将先进的特效版图砸向徐克,使徐克在探索光怪陆离的视觉盛宴时,不小心丢失了原本的江湖。毕竟徐克不是卡梅隆,手中没有一个数字王国。卡梅隆即便不讲故事,也能凭借技术的革命引领电影视效的方向。但没有了“江湖”的徐克,只能打造出一套中规中矩的电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