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原理与应用
催眠治疗原理与应用
催眠治疗是一种通过暗示使受试者进入潜意识状态,从而达到减轻躯体痛苦、放松身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在心理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处理精神疾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详细介绍催眠治疗的原理、作用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催眠治疗(Hypnotherapy)在社会心理的各种因素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暗示使受试者/案主/被催眠者产生潜意识状态,以减轻躯体上的痛苦、放松身心,使心情恢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催眠治疗是一项现代心理治疗及行为健康的先进技术,能够帮助受试者改善潜意识体验。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可以选择性地接受暗示,并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对催眠师进行内在潜意识体验的感受或理解。催眠可以帮助大脑对人体机能进行调控,使人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恢复身心愉快的目的。因此,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催眠的生理作用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法,是研究心理发展和功能的一门科学。例如,在某种刺激下,机体产生一种特殊的疼痛,这种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外界环境刺激、人的情绪受到的影响以及人在思想上的关系等,都会引起身体机能上的疼痛反应。所以,进行催眠治疗的目的是要减轻痛苦并促进神经活动。而这种生理作用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压力、紧张等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催眠对人产生的影响
催眠对人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意识的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各个阶段:包括意识活动、潜意识情感状态等。这些在精神分析中称为功能状态,是指潜意识活动对人的精神行为产生的作用。催眠使人意识到自己在做某些事情时,潜意识会感觉到某种紧张或不适。这些感觉如焦虑、烦躁或不安等也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处理而减轻,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 心理咨询:在美国,当地极流行催眠治疗,因为NGH学会也已经有60年历史。在美,每天也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自杀,不少父母会让他们进行催眠,让青年讲述自己的自杀经过和心理状态,亦可能从时间回溯或案主的童年找出关系。
- 家庭辅导:催眠在美亦常用於家庭方面。常見有不少婦女因離婚後精神抑鬱,向催眠治療師求助,案主經過催眠師的介入,該婦女逐漸走出抑鬱情緒,亦嘗試讓她改善與家人的溝通,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不同的角色。
- 接受催眠治疗后效果:在美,心理治療已成為醫療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治療精神疾病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起著重要作用。
- 情感上的治療:在美國,多家機構,如︰IMDHA、NGH、ABH進行情緒調節、放鬆催眠訓練等心理治療方式亦常用催眠作為心理輔導手法之一。
催眠理论、技术在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有系统的医学催眠正式在1964年由 Dave Elman撰写书籍 “hypnotherapy”而成形。 催眠治疗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流行,至今流行超过60多年。通过在临床实践,催眠疗法已被公认为可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减轻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神经功能障碍中应用催眠技术,首先可用於控制和治疗一些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例如:失眠有神经衰弱,案主在睡眠后可能会出现烦躁、易怒和精神疲倦的现象;强迫症者在入睡后往往会引起身体痛苦,如痉挛或疼痛;癫痫病人的睡梦中往往伴有强烈精神活动。因此,催眠治疗对这类病是非常有价值的,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癫痫患者常由于害怕或紧张而引起失眠,其治疗时则可通过催眠缓解其焦虑状态,减轻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