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催眠进入潜意识
通过催眠进入潜意识
催眠的世界
熄灭灯光 点亮希望
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者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
催眠的不同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催眠并不神秘或奇怪,它的作用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来说,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是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被催眠的人在故意欺骗别人,他们的确相信自己在经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了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外别无选择。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可以使我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功能可以使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这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这两种基本的意识功能,可以达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最近有人认为,催眠不一定使意识功能分离,它只是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监控,因而使执行功能超过了意识的其他方面,执行功能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的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催眠诱导方法
01 凝视法
嘱被试凝视墙上高度超过自己水平视线的某一点。稍后暗示:“你的眼睛感到怎么样……酸不酸……眼皮重不重……如果你想闭上眼睛,那么就可以闭上。”一旦被催眠者闭上眼睛,则可进一步施加其他暗示。
02 放松法
被试舒适地躺着,轻闭双眼,治疗师按照身体的部位,从上往下,用语言逐一让其放松:“放松你的额头……然后放松你的面颊……然后再放松你的肩部……左手臂……右手臂……然后左手……右手……深呼吸……你会感到全身很舒服……胸部很轻松……然后,腹部有温暖的感觉……你在平静地呼吸……现在,放松左大腿……右大腿……两侧小腿……双脚……你可以感觉到双脚很温暖,这股暖流会一直向上涌,通过你的双脚到达你的腹部、胸部、头部……你感到舒服吧……现在你只需听我说话,外部的声音不必关心,所有的其他声音都会帮助你进入催眠状态……”
03 心象法
这是通过想象进入催眠的方法。诱导的前提是被试需要具有良好的想象能力。通常让被试想象某一安静幽雅的场景(如花园、海滩等),尽量具体,尽量细化。仔细体验内心视觉、听觉和相应的情绪体验。被试在实施想象的同时,不知不觉进入了催眠状态。
催眠适应症
- 躯体症状:肢体的酸麻胀痛;内脏功能失调。
- 心理生理障碍:本能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和性障碍;心身疾病。
- 心理问题:各种压力问题、适应困难、心理创伤、不良行为、神经症等。
- 重性精神障碍:康复期适应问题。
- 潜能开发及提升: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开发和提升。
催眠禁忌症
-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重性精神障碍。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等。
-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持怀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