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讲述红色故事: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红领巾讲述红色故事: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红领巾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本期来自144中队的满予宸为我们带来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形象的原型
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1929年生于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
抗日战争时期,王朴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 扫荡”。王朴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最终八路军一举歼灭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形象的创作背景
据《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方冰回忆:“在我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所谓‘二小’就是指当地的那些孩子,至于歌中的‘二小’为什么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王姓比较通俗、普遍。王二小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一样,他是我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王二小的纪念与传承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创办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的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