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亳州药方”
乡村振兴的“亳州药方”
在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从中药材种植到加工销售,再到乡村旅游和生态环保,亳州正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药香四溢:中药材种植遍地开花
初冬时节,行走在亳州田野,药香四溢,亳芍、亳菊、牡丹、白芷等中药材正在收获。从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起,亳州中药材种植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王楼村村民在采收何首乌
在谯城区芦庙镇王楼村,何首乌种植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王楼村村民王玉侠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何首乌,亩均收益能达到1万元左右。60岁的曹现芝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拿到90块钱,加上自家3亩何首乌的收入,今年收入有好几万块钱。
阳光四季花海无土栽培的中药材
在利辛县程家集镇北街社区的阳光四季花海暨5G智慧农业示范园内,占地50余亩的高标准农业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种植中药材。科普园负责人刘剑刚介绍,示范园项目已流转土地3000多亩种植中药材,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7家,带动12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就业,实现村集体分红30多万元。
“药”匙开启振兴之门
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亳州有着一批乡下药商、药企和药市,他们一头连着药农,一头连着市场,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在蒙城县双涧镇阜西村,能人阜良军创办了安徽广志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花茶,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年营收从100多万元增长到去年的400多万元。阜良军还成立了阜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统一提供种苗,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了30多户村民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
广志药业包装车间,工人们在分装菊花茶
秋冬季节,也是中药材交易旺季,谯城区魏岗镇地产药行一派繁忙的交易景象。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1万亩,近年来,主产区谯城区一些乡镇建设了地产药行,方便了药农交易,受到了药商的欢迎,也繁荣了当地市场。
“良药”促乡村强筋壮骨
保护道地中药材品种、做强人才支撑、挖掘继承优秀乡土文化……乡村振兴的“亳州药方”,还在继续加入这几味“良药”,强筋壮骨,迈开发展大步。
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里种植的亳菊
在亳州万亩花海大世界,今年刚投入使用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里,洁白的亳菊弥漫着醉人清香,亳花粉橙色的果实挂在风干的藤蔓上。2019年,亳州城建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建设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成立了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2021年示范园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亳白芍、亳菊、亳花粉、亳桑标准化种植200亩。
亳州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修奇介绍,今年6月份,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立即就开展了全市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组织市县乡(镇)开展了600余场培训,人员达到8万人,让他们明白乡村振兴要干什么、怎么干?为乡村振兴提供好人才基础。同时,亳州市将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为乡村注入更多内涵。
如今,一曲乡村振兴的大合唱正在药都大地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