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十多年后,小豆豆背后的教育者终于解答了几代读者的疑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十多年后,小豆豆背后的教育者终于解答了几代读者的疑惑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31100

《窗边的小豆豆》结尾处,数枚燃烧弹投向巴学园,落在了电车教室上。校长先生一边看着火焰舞动,一边对站在身边的儿子——大学生金子巴说:“噢,下一次,我们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那时,小豆豆正躺在拥挤的疏散列车上,想起曾经和小林校长的约定,“长大以后,要做巴学园的老师。”

这本畅销四十年的书籍尾声,留在无数读者心中,同时化作一个个疑问,小林校长后来有没有办新的学校?他创办巴学园背后的完整教育理念是什么?

1985年,一本汇集关于小林宗作第一手资料的《小林宗作传抄》推出,解答了这些疑问,作者佐野和彦拜访小林宗作的儿子、朋友、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士,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大量阅读小林宗作撰写的诸多作品以及能查找到与小林宗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了有关小林宗作的详实资料,历时两年写成了这部小林宗作传记。在日文版绝版多年之后,该书终于推出中文版,近期由乐府文化与上海教育出版社以《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之名推出。

[日]佐野和彦 著|田建国 杜勤 顾振申 邓俊玲 译
乐府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

在黑柳彻子开始连载小豆豆的故事前,小林宗作被认为是日本音乐教育界将韵律学应用到儿童教育中的第一人。

小林宗作酷爱音乐,一直梦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他考取教师证后曾在一所为追求新教育而创建的私立学校当音乐老师。他两度前往欧洲留学,不断拜谒新师,将韵律教学法带回日本。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向前看,看到二十年以后。”这句话被小林宗作一直挂在嘴边。不只看眼前,要看到不同教育内容在儿童生长阶段尤其是幼年阶段的持续影响。

真正的教育是不受时代潮流影响的。小林宗作虽然是从音乐老师起家,但他从来没有把教育只停留在某一个年龄段或是只停留在音乐版块。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如果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再从事教育工作,才懂得因材施教,尊重并发展这些才能、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个性化能力。


岩崎知弘插画

小林宗作也经常说:“……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做到让孩子留下一生中能够回忆起来的美好记忆,哪怕只有一个,就是最好的教育!……”他还对儿子金子巴说:“为此,必须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经验,进行内心宽松的教育。”

每个时代都有和小林宗作一样想让教育更贴近儿童且指向未来的人。下面两篇文章来自黑柳彻子与小林宗作,通过两人不同角度的描述,感受小林宗作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念,这或许也将启发当下教育者,如何为孩子更好地提供发展天性的乐园和童年。

黑柳彻子序言

“事实比小说更神奇”,此言非虚!时至今日,那天的情景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四年前的一天,在朝日电视台“彻子的房间”节目组我的化妆室里,当时,我已经开始连载《窗边的小豆豆》了,但还没有出单行本。我是想,一定要趁还记得住的时候,把我至爱的小学——巴学园,还有我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的小林校长写出来。出于这种心情,我开始了写作。



《彻子的房间》节目跨度超过50年,图为今年5月黑柳彻子对话羽生结弦;她也是日本熊猫保护协会名誉会长

佐野和彦先生(这部传记的作者)是“彻子的房间”的制片人,与我已有超过十三年的交往。开播“彻子的房间”前,我曾在电视台的“13点秀”节目担任过三年的主持人,当时的制片人也是佐野先生。“彻子的房间”开播前,我决定请求台里让佐野先生接着担任“彻子的房间”的制片人。因为我认为佐野先生作为制片人是值得信赖的,他和蔼可亲的品格非常珍贵,想来这也是一种缘分。

佐野先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乐理专业,在电视台供职的同时,还开始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工作。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佐野先生总会出现疑问和烦恼。就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以前有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名字叫小林宗作!


小林宗作

自那以后,他开始了对小林宗作的研究。小林宗作老师已然仙逝,佐野先生就拜访了解小林老师的人士,对小林老师的生平进行调研。随着对小林老师了解的不断深入,佐野先生越发觉得小林宗作这个人物了不起。于是,佐野先生便琢磨着“想要会一会接受过小林老师言传身教的巴学园学生”。“小林老师究竟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佐野先生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一点。一定要见到巴学园的学生!这成了佐野先生的梦想。但究竟怎样才能见到那么久远以前的小学生呢......佐野先生完全不知道我就是巴学园的学生!而我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佐野先生在研究小林老师。我和佐野先生相识以来,几乎天天见面,无所不谈,却阴差阳错地从未聊过巴学园和小林老师,尽管小林老师一直活在我们彼此的心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约四年前,那时我已经开始连载《窗边的小豆豆》。看到连载的佐野先生非常震惊,就在“彻子的房间”节目正式开播的那一天,佐野先生冲进我的化妆室,冲我大喊:“我找了那么久想要见的人,居然近在眼前!黑柳女士,就是你啊!”

我是多么惊喜,想必大家一定能懂。世上竟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

我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所描写的小林老师,是我儿童时代眼中所见的老师,是一个上了一年普通小学就退学并转学到巴学园后,每天都要被小林老师夸上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的女孩儿记忆里的小林老师。而佐野先生则透过那双跟小林老师一样清澈的眼睛,写出了成年人眼中的这位小林老师。


东京“巴学园纪念碑”落成,纪念碑左侧第一人为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问世以后,收到过多少人寄来的“关于小林宗作老师”的信,我已经数不清了。幼小的孩子们在信中说道:“我跟小豆豆一样喜欢小林老师。”有的还亲切地写道:“我想上小林老师的学校。”母亲们宛若祈祷一般,在信里说:“要是小林老师现在还在......”在职教师则在信里表达了“想要成为小林老师那样的老师”的心情。可见,对于那些阅读了小豆豆的成年人来说,没有比《窗边的小豆豆》更让人觉得饶有兴味的书了。

究竟怎么做才能像小林老师那样成为孩子们的知音呢?小林老师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小林老师有着一种怎样的感受力?我想,心中存有这些疑惑的人,一定会在这本书中有种种发现。

佐野先生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见了多少人,走了多少路,收集了多少资料,已经无可计数。小林老师担任教师伊始,曾经为音乐剧作过曲。佐野先生找到小林老师在成城学校教过的一个学生(现已六十一岁),请她凭记忆唱出这首歌曲,并做了记谱。佐野先生采访了小林老师的儿子金子巴先生,请他鼎力相助,收集了小林老师几乎所有的散文、论文、报告、译著等,悉数收录进了这部书中。佐野先生还去了我从未去过的小林老师的老家,眺望了小林老师曾经亲眼见过的群山。

对我来说,小豆豆的母校早已成为一个尘封在我记忆中的世界,把它还原成现实展现在书中,使我有几分惶恐。当然,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长久以来我一直想知道的事。我说这些并非是对佐野先生在跋中对我不吝溢美之词的还礼......


10月,黑柳彻子将推出续作《小豆豆与我》

幼儿园来信

文 / 小林宗作

开园以来,4年岁月匆匆流逝。真是梦一样的4年。大正14年(1925)5月5日开园,当天正值儿童节。现在提起笔来,种种回忆涌上心头,令人感怀。(中略)

5日,借小原老师住宅最重要的一个房间,摆上偶人做装饰,竖起大大的鲤鱼旗,码起槲叶粘糕,举行了开园仪式。幼儿园有幼儿6人,小原老师担任园长,林(高井夫人)老师担任保育员兼女佣,我担任杂役兼主任。每逢下雨,就只有男孩小哲和女孩美音子两个孩子和两位老师,可谓是日本第一幼儿园。


体操课就是走过架在坡下田间大河上的那座木桥。孩子们过桥顺顺当当,老师却会掉到河里。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之一。后来,山下德治老师也从这座桥上掉进过河里。大家拔来原野的杂草扎成花坛,蒲公英和蓟草的花坛很是有趣味。从园艺部领了一头小猪仔到附近农民家换来10只小鸡仔,还带上了鸡妈妈。午饭吃便当的时候,小鸡仔也啾啾地叫着跟在一起。又来了小兔仔,还有信鸽。我每天都搞得跟木匠似的做提篮、兔窝、鸽棚,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而且手上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疼痛难忍。所有这些美音子都看在眼里,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说:“我爸爸很忙哦。一会儿当木匠,一会儿当农民,真的很忙哦……”

第二年在小学的一角,第三年在女子学校的一隅,幼儿园一直在流浪。现在,园舍终于建成了。

工厂似的建筑不喜欢,而且没钱,只好煞费苦心地自己设计。的确,这种式样的建筑设计,我想日本一个都没有。现在,幼儿园有38名幼儿和4位老师,发展得很慢,仿佛老牛走路。孩子磨起人来,结果老师准输。所以我要是也去哭求小原老师,肯定会发展得更快。但想到小原老师为了实现宏大理想而日夜奋战,我再去哭求,太对不起他了。想到这些,我便按部就班,老老实实,静静等候了。也许我就是一个古典型的人。


学园各种设施大体整备齐全了,这回该轮到幼儿园了吧。我在心里暗暗地等待。过去4年间,既得以做了各种实验,又产生了新的梦想。我想把这些系统地整理出来。同人诸贤,各位家长,今年要拜托大家特别帮衬一把。

2月5日天气非常温和,我们渡过玉川去东生田远足,穿过鸡、猪嬉戏的农家,登上了山顶。我们在那里着吃便当,就见小田急线的电车从山背后的山谷里穿过,南武线的电车从前方的平原驶过,孩子们欢呼雀跃。

孩子们也越来越能走了。归途农家有白兔,请他们让给我们,装在漏了底的水桶里,弄上电车带了回来。孩子们看到兔子的屁股从桶底漏缝里露了出来,一片喧闹。最近,又要有肉鸽要来和孩子们作伴了。要是孵出雏鸽来,孩子们又该高兴了。真的好期待啊!


老师很奇妙,孩子们高兴了,自己也会感到幸福。看到四五岁的孩子们和睦地玩耍,我真的感到幸福。想想也没什么大事:孩子们会跟你撒娇,朝你哭,尿裤子,拖鼻涕,打翻便当,讨要老师的便当,菜不合心思就闹脾气,哭着要吃别人的便当,跌跤了要哭,有的孩子一哭就是两个小时。

照这样一项项数下来还真够惨的。在每天反反复复地重复发生着这些事的日子里,自己都会变成傻瓜。拿出全副精神、全部智慧、全力以赴做事的机会,过上多少年都不会有。真是傻到家了。不干了吧……我甚至经常这样想。可是,这些撒娇任性的孩子总要有人照顾,否则就不能顺利成长。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真正悟到了母性的宝贵。家里的母亲……真正朴素无华的生活。可是没有这些,孩子们就不能茁壮成长。可敬可贵!好,我也踏实下来好好干吧。一阵喜悦涌上心头。

那是在玉川散步时发生的事情。正在河滩上走着,A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大便”。我把他带到石笼背后,挖了个小坑,帮他脱下裤子,对他说“好啦,多拉点大便哦”……不巧没带纸,就用手绢帮他擦好屁股,对他说“A小朋友,把坑埋起来吧”……两个人捧来沙子,把坑填埋好。A小朋友很放心地自言自语道“这样好了吧”。这时,我强烈地感到一种满足。留洋归来,帮别人的孩子擦屁股,还感到莫名其妙的满足,真是件奇妙的事情。不久,就要有十几个小雏鹰离巢去上小学了。我既高兴,又寂寞,在心里祈祷:祝你们茁壮成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