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平顶山:从“平顶山”到“鹰城”的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平顶山:从“平顶山”到“鹰城”的文化之旅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2A0117000

平顶山,这座位于中原腹地的城市,不仅因独特的地理地貌而得名,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从古老的应国文明到现代新兴工业城市,从“鹰城”别名的由来到丰富的文化遗产,平顶山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平顶山的由来

平顶山市的得名源于市区北部的一座山峰。这座山峰四周陡峭,山顶平坦如砥,海拔426.5米,面积850亩,宛如一个巨大的枕头横亘在市区北部。《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绝顶平坦无峰峦”,说的就是这座平顶山。平顶山市因这座山而得名。

平顶山的历史

平顶山市虽然是一座新兴城市,但其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平顶山山顶有城垣遗存,古时是一处军事要塞。据专家考证,该军事要塞是春秋前期郑国为防御楚国北侵所建。平顶山北面的马鞍山和铧角山之间有一山口名为沙涧口,是经郏城、父城(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南通宛、叶的要道,平顶山古城的修筑旨在控扼此道。

平顶山古城最近的一次修筑在清末民初,当时社会动荡,清政府曾命令各地官绅筑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方圆百里的百姓逃难到平顶山古城,修补城垣,以求生存。城垣内人口最多时达到万余人,店铺林立。上世纪50年代兴建平顶山市,需要大量石材,城垣大部被拆。

如今的平顶山,山上已被辟为山顶公园,公园内道路纵横,奇木成行,花团锦簇,站在山顶,市区风光一览无余。山顶公园也成了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别名“鹰城”的由来

1979年12月,出土于平顶山市新城区西部滍阳岭上“应国墓地”的邓公簋上,铭刻着12字铭文,通过邓公簋的出土,也就证明了古应国就在平顶山。之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滍阳岭上共找到古墓葬300余座,出土文物万余件。

在应国古墓群的一座春秋早期的墓中,一套完整的五鼎六簋和十七件大型青铜礼器,以及成组的玉佩、诸多的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品被发掘出来,而其中的一件鹰形玉佩更被看做是应国古墓群中的重要发现之一。古时"应"、"鹰"通假,这件玉鹰应该具有族徽的意义。

1987年,时值平顶山市建市30周年,有古文字专家、文物考古专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将"鹰城"作为平顶山市的别名,纪念这里曾出现过的古应国文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把应国墓地一号墓出土的玉鹰的形象作为平顶山的市徽镶嵌在城市雕塑里。自此,平顶山就有了这个底蕴深厚的别名——鹰城,寓意着平顶山像展翅翱翔的雄鹰一样,发展态势锐不可当。如今,“鹰城”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鹰之精神也成为平顶山的城市精神。

平顶山,多少山?

打开卫星地图搜索,你会发现,平顶山市区北部分布着一系列高低起伏的山,大香山、大龙山、擂鼓台、落凫山、平顶山、马棚山、金牛山等自西向东,犹如一条屏障护卫着美丽的平顶山市。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有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

大香山上有古寺

大香山是观音文化圣地,汉传观音祖庭。大香山原名火珠山,东有大龙山,西有小龙山,从整体上看,呈二龙戏珠之势。东汉灵帝光和三年(180年),来华传教的印度贵霜王朝僧人支法度巡游到此,流连忘返,于次年在这里建起了“香山精舍”,坐禅修道,改火珠山为香山。汝河藩其北,沙河绕其南,香山寺就坐落于大香山之顶。

据有关学者考证,这里的香山寺初建于东汉时期,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全国60余座香山寺中,它的地位最为重要,因为这里是佛教汉化观世音菩萨的证道之地。广为流传的“真香山,假龙门”“南普陀,北香山”中的香山说的就是这里。传说观世音菩萨出生在宝丰父城,出家于白雀寺、成道于香山寺、传道于普陀山。

大龙山上有道观

大香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西有小龙山。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记载,妙善问山神曰:“此名何山?”山神曰:“龙山也,龙居此山,故以名之……此去西岺若何?曰:龙亦所居,是故谓之小龙山。”

大龙山东连擂鼓台,主峰海拔464.3米,山体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3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蜿蜒若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圣物,人因龙而兴,地因龙而著。古代中国有四大龙山,即湖北江陵龙山、河南平顶山龙山、辽宁朝阳龙山、山西浑源龙山。《辞海》上的这个排序是以文献先后为序,若按得名之由来说,平顶山龙山应排在第一位。因为此山之得名,另一种说法是上古豢龙氏居于此,在这里养龙,其南边还有豢龙城。

相传刘姓始祖刘累奉旨在此豢养两条龙,因一龙骤然死掉,恐圣上降罪而携家远徙鲁山邱公城,龙山积聚乾坤龙气肇始此缘。东西南北中之“青白赤黑黄”五龙慕名而至,让龙山更添灵威。

大龙山为道教圣地,山顶有石城一座,内建道教宫观玄武庙,也就是常说的龙山庙。据记载,这座玄武庙始建于东汉,至唐宋两代规模甚盛,明清时重修,远近知名。

《大龙山五龙庙碑记》记载:每岁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献戏三天,香客来自晋冀鲁皖鄂陕,近邑百姓更欢。是年香客潮涌疗疾圣水争灌,部队设岗限止香客接续不断。虔诚仰灵光,拜祭食盈潭,龙王降恩泽,万家沐康年。

擂鼓台上战鼓响

擂鼓台,海拔505米,是平顶山市区北部的第一高山,西接大龙山,东邻落凫山,西南有两小山,一个叫竖旗山,一个叫点将台。关于擂鼓台,有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一,还是和楚庄王有关。楚庄王即位后,革除弊政,励精图治,经过3年准备,决心洗却先祖“城濮之战”之辱,筹谋北伐中原。公元前610年,楚庄王率大军出方城渡沙河,驻守大龙山,寻机与晋决战。晋郑联军杀气腾腾扑来,欲将楚军围歼。楚庄王派细作连夜渡河,令沙河沿岸军民高举火把,吸引晋郑联军。晋郑联军心生恐惧,不战自乱。庄王见战机成熟,亲自在山上擂鼓助威,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楚军呐喊着冲下山去,杀入敌阵,晋郑联军大败而去。为纪念楚庄王和楚军的英勇无惧,后人就把大龙山上的这个山头称为擂鼓台,并沿用至今。

在战火硝烟中,三公主在山上红石寨中降生,庄王惊喜异常,赐名妙善。后人为纪念观世音菩萨在此平安诞生,把红石寨改名为平安寨。在擂鼓台的陡峭北坡上,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红色巨石,犹如一把座椅,据说这就是楚庄王的“金交椅”。人们在山寨内建观音殿供奉妙善公主,香火旺盛。汉朝时,佛教传入我国,僧人在此山寨内建立寺院,起名“平安禅寺”。擂鼓台顶上有一块平地,这是当年楚庄王的“回耧地”,传说当年士兵在这里无意间落下几颗粮食,转眼就见庄稼生长并成熟。楚庄王大喜,命士兵耕种,军粮问题就此解决。从整体上看,擂鼓台如一头伏狮,东西两侧各有一眼泉水,称之为“东狮奶泉”与“西狮奶泉”。两眼泉水的中间向北不远处,还有一眼较大的泉水“凉水泉”,可惜现在水流很小,有时甚至不见流水。

平顶山隐藏的美食宝藏

平顶山的美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

  • 羊肉冲汤:口感鲜嫩,汤汁浓郁,羊肉冲汤是冬日暖身的绝佳选择,搭配独特的中药材熬制,滋补又美味。

  • 揽锅菜: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揽锅菜将各种蔬菜和肉类混合蒸煮,入口即化,是地道的平顶山传统美食。

  • 郏县饸饹面:口感筋道,味道醇香,郏县饸饹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爽滑的口感深受当地人喜爱。

  • 郏县烧饼:外酥里嫩,香气四溢,郏县烧饼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成为早餐的不二之选。

  • 三郎庙牛肉:口感细腻,味道浓郁,三郎庙牛肉经过精心烹制,肉质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 舞钢沫糊:口感软糯,香甜可口,舞钢沫糊是一道传统小吃,以糯米和红糖制作,甜而不腻。

  • 槲坠:口感弹牙,味道香浓,槲坠采用独特的槲叶包裹蒸制,既有糯米的香甜,又有槲叶的清香。

  • 叶县酱焖鸡:口感嫩滑,酱香浓郁,叶县酱焖鸡选用上等鸡肉,配以秘制酱料,经过长时间焖制,味道醇厚。

  • 舞钢热豆腐:口感细腻,嫩滑入味,舞钢热豆腐以其独特的热制工艺和丰富的配料,成为当地一道经典美食。

  • 叶县烩面:口感劲道,汤汁浓郁,叶县烩面是河南烩面的代表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汤汁深受欢迎。

图文综自: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官网、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平顶山共青团、挑食之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