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感冒后耳朵不适?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感冒后耳朵不适?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y.dxy.cn/v2/hospital/879/953332.html

近期,因耳朵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许多患者反映出现"耳朵闷胀,感觉有东西隔在中间"、"打哈欠时耳朵有响声"、"听力不如以前清晰"等症状。经询问病史发现,这些症状大多在感冒后出现。检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那么,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它与感冒之间有何关联?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该病可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种类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恰当治疗,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程持续8周以上即转为慢性。

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感冒后成人患此病的就诊比例也有所上升。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 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唯一通道,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保持其与外界气压平衡、清洁和防御等功能。传统观点认为,咽鼓管口的机械性堵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病因。

  • 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免疫反应:有研究表明,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可能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关。

此外,还有神经性炎症机制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等多种理论。

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 听力下降:患者常在感冒后出现耳痛和听力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现象(即听别人说话听不清,但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很大)。听力下降可能呈波动性,头位变动时听力可能暂时改善。

  • 耳痛:急性期可有耳痛,儿童夜间发作时可能哭闹,而成人症状相对较轻。

  • 耳内闭塞感:这是成人常见的主诉之一,按压耳屏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 耳鸣:通常为间歇性,如"劈啪"声或低音调"轰轰"声。头部运动、打哈欠或擤鼻时,耳内可能出现气过水声。

常规检查

  • 电耳镜或硬性耳内镜:急性期鼓膜充血,中耳积液时鼓膜呈淡黄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呈灰兰或乳白色,可见扩张的微血管。若液体未充满中耳,可透过鼓膜见到液气平面或气泡影。

  • 听力学检查

  • 声导抗图:B型曲线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病情好转时可变为As型。

  • 纯音听阈: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轻者15~20dB,甚至听力没有明显下降。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


正常听力图


听力低频下降图

治疗

  • 观察等待: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自愈率,75%—90%的患儿在3个月内可自愈,婴儿和幼小儿的自愈率更高。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急性期可短期使用。

  •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以减少积液渗出和吸收。

  • 保持鼻腔和咽鼓管通畅:使用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鼻剂等。

  • 黏液稀化剂、促排剂:帮助分泌物经咽鼓管排出。

  •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超过3个月且符合特定条件的患者,包括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和鼓膜切开加置管术等。

预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遗留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硬化或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等并发症。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痛及耳鸣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参考书籍:《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第 2 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