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电脑:从车库创业到全球AI服务器巨头
超微电脑:从车库创业到全球AI服务器巨头
超微电脑(SuperMicro)成立于1993年,从一个车库创业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AI服务器巨头。公司创始人梁见后和太太刘秋珠凭借创新精神和卓越的领导力,带领超微在主板、整机、系统解决方案以及AI和液冷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创始人背景
梁见后出生于台湾嘉义,1978年在台北科技大学电机科毕业,1984年赴美国德州大学的阿灵顿分校电气工程系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便在几家电脑公司工作,包括1991年到1993年在主板设计和制造公司Micro Center Computer担任总裁兼首席设计工程师。1993年,梁见后和太太在硅谷起步创立了超微电脑,而他的妻子至今仍担任该公司的副总裁和董事会成员。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车库创业,靠主板打出名气(1993-2000)
1995年超微推出业界首张可以搭载两颗通用CPU的双路服务器主板,且不久后又研制出可搭载四颗CPU的四路服务器主板。相较于早期通用服务器主板基本只能搭载一颗CPU的做法,这种主板的创新,对于当时的科技界来说,相当具有前瞻性,俘获了不少大客户。
第二阶段:从主板到整机供应(2001-2010)
2001年,超微推出了用英特尔Xeon处理器的多路服务器。当时Xeon已经开始在企业级运算市场推广,很多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客户都被吸引了。接下来几年,他们又搞出像高密度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但运算密度高,还节省空间,特别适合那些空间和预算紧张的数据中心。
2007年他们上线了“BuildingBlockSolutions”,说白了服务器的每个组件都设计成可以通用的Building Block,客户可以从Bulding Block库里挑选自己喜欢的配置拼装服务器,就像搭乐高,或者DIY台式机一样。这种模式灵活度非常高,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同年,超微还在纳斯达克上市,拿到1.07亿美元资金,为以后的发展储备了弹药。
第三阶段:从硬件到系统化解决方案(2010-2019)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卖硬件的日子不好过了,梁见后又带领超微转型做系统解决方案。他们不光卖服务器硬件,还帮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比如存储、网络设备甚至管理软件,搞成了“全套服务,一站搞定”。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在全球扩展市场,重点布局亚太和欧洲。很快,营收就涨得飞快。
梁见后本人对绿色计算特别上心,他说是因为看了电影《后天》,觉得未来的技术一定要环保。2008年,超微推出了一系列高效节能服务器产品,后来成为数据中心客户的首选产品之一。到2018年,超微已经成为全球绿色计算的领导者,并获得了英特尔的巨额订单。
第四阶段:布局AI和液冷技术(2020年-至今)
超微的AI服务器方案成为行业里抢手的香饽饽。尤其是在ChatGPT火爆出圈之后,超微直接搭上了这波AI热潮,业绩爆发,一举成了GPU服务器市场的领头羊。
2020年,超微开始发力AI方向,推出了一系列专门支持AI训练和推理的高性能服务器。这些服务器性能强悍,获得了像AWS和Apple这样的客户青睐。到2023年,他们推出了液冷技术的AI服务器。这种技术解决了高功耗设备的散热问题,而且能耗更低,解决了算力扩展中的重要难题。
目前,他们的液冷和AI产品已经在全球推广开了,被数十个大型数据中心采用,主要客户有AWS,MicrosoftAzure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有像xAI,CoreWeave这样的新兴企业。
面临的挑战
虽然超微技术上做得很厉害,但在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上,他们可没少踩雷。
2017年,超微因为没按时提交财务报告,被纳斯达克暂停交易,转去了粉单市场。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财务透明度堪忧。
2018年,《彭博商业周刊》报道超微的主板可能被植入了恶意芯片,这事儿在全球炸了锅。主要客户像亚马逊、苹果都公开说他们没发现什么问题,但还是暂停了部分订单。股价因此跌了40%。
2024年,知名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做空超微,指控财务造假、未披露关联交易、违反出口管制等等。两个月后,负责审计的事务所安永突然辞职,原因是因为最近的一些信息,让事务所无法以来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陈述。这两件事把超微推上了风口浪尖。消息出来后,股价大跌85%,公司损失惨重。
未来展望
超微虽然多次经历危机,但他们每次都能挺过去,这种韧劲实在让人佩服。AI服务器和液冷技术这两张王牌是超微的核心竞争力,但他们能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关键还得看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的问题能不能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