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三溪乡溪源村拓展人文生态旅游
闽清三溪乡溪源村拓展人文生态旅游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地处三溪乡南部,离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202省道从半山腰穿过。全村土地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6亩,林地面积5875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达2656亩。溪源村以古韵新篇、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沉淀着深邃悠远、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蘊,在福州闽清的大地上,徐徐展露其文旅融合的绰约风姿。
溪源村流传着陈氏先祖与许氏家族的故事,恰似一部波澜起伏的史诗巨著,为溪源村勾勒出一抹神秘深邃且庄重典雅的独特色彩,使其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着熠熠生辉的魅力,引得无数人怀着崇敬与向往之心前来探寻那历经千年的历史遗泽。将千年祖先古墓融入溪源村生态旅游中去。
据记载,陈氏入闽始祖坎公千郎,诞生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彼时正值大唐王朝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之秋。唐末王绪于公元885年与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兵入闽,自此开启了家族在这片灵秀土地上的荣耀征程。三代人一路辗转寻龙择地佳穴,也就是声名远扬的陈墓洋,成为家族世代传承的荣耀圣地。
许氏家族与这片土地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氏谱记载,许氏十一公于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迁居此地,而陈氏熹公于公元887年便已抵达小溪源。许氏十二公于光化三年庚申(公元900年)迁贵湖,与外族颍川公(可能是陈氏先祖)共同创建药师院。崇福寺虽今已不在,但旧址每一块斑驳的砖石,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坚定信仰与不懈追求,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成为后人追溯历史的重要线索。如今虽已成废墟,但踏上寺中的石板路,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足音,那是先辈们的脚步声,是岁月的叹息声,声声入耳,引人遐思。
闽清三溪乡溪源村
陈氏家族的二贤陈祥道、陈暘,在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建树颇丰。陈祥道的父亲陈玩公在家中修桥铺路行善积德而受阴德庇佑,孕育出优秀贤良后裔。陈祥道的学术著作《三经新义》对《诗经》《尚书》《周礼》进行注释,深入阐发变法新政理论,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成为北宋时期学术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后世儒家经学的研究与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其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陈暘以一介布衣之身考取贤良科,他的才情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居所,常常传出悠扬的琴声和激昂的诗词吟诵声,与苏轼、秦少游等文人雅士交往甚密,其在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卓越才华备受推崇与赞赏。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无上荣耀,更是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璀璨结晶,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崇高而光辉的榜样。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因陈许两家祖先的福泽庇佑,孕育出了独特的礼乐文化和状元文化,为上下四都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与精神底蕴。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景点信息,突出各景点的人文古观,让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成为族亲与游客的好去处。如今,三溪乡溪源村的文化旅游、人文景观正融入三溪乡周边白岩景区、狮岚山六君殿、龙潭亭玄皇大帝以及鹫峰寺等地。
(原闽清县政协委员 陈世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