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最新演讲:星舰与火星计划全解读
马斯克最新演讲:星舰与火星计划全解读
SpaceX老板马斯克近日在星舰基地发表演讲,详细介绍星舰的研制进展、任务规划和火星计划。他认为人类意识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希望建立多行星、跨星系的文明。为实现火星移民,星舰将成为第一个用于实现多行星生存的火箭。马斯克预测,火星自给自足将在大约20年内实现,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城市。
人类意识转瞬即逝,单行星文明必将灭亡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就像费米悖论——外星人在哪里?我没有见过任何证据表明地球上有外星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是孤独的存在。如果认同“没有文字就没有文明”,我们的文明实际上只有略超过 5000 年的历史。与地球存在的45亿年、甚至宇宙存在的138亿年相比,整个人类文明只是眨眼一瞬,微不足道。我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意识是极为稀有的,也许是转瞬即逝的,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否则,我们应该已经见到了外星人或者外星人存在的迹象。如果我们最终有能力去探索外星系,我认为我们可能会发现许多早已灭绝的单行星文明。
我们不想成为这样发育不全的单行星文明,我们希望成为多行星、最终跨星系的文明,到恒星海洋中去,把科幻小说变为现实,让“星际迷航”成真。这就是我认为实现多行星生活具有高度紧迫性的原因。因为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将生命或意识延伸到地球之外。
火星移民需要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实现
人类意识之光就像无边黑暗中点燃的一枚小小蜡烛,它只燃烧了很短的时间,很容易熄灭。这种意识能否真的延伸到另一个星球,甚至另一个星系?我们必须在人类文明仍然强大的时候完成这一壮举,最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其他严重事件发生之前完成。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火星上有足够的人和资源,这样即使地球发生了什么,火星也能将人类生命和意识保存下来。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放弃地球,我们希望地球尽可能长久地好下去,但有些事情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控制。所以,我们希望尽快实现火星的自给自足。我相信这个目标可以在大约 20 年内实现。
争取延续人类文明一百万年
我们想要保护地球上微弱的文明之光,将其带到火星,并最终拓展到太阳系其他地方,再进一步前往其他星系。我可能无法见证这一切了,除非被冷冻起来之类的。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很多可能存在了一百万年、两百万年或者一千万年的文明。
一个能够持续一百万年的文明,比我们的文明存在的时间长得多。我们身陷慵常琐事,但即便不是一亿年、十亿年,我们至少应该希望人类文明能持续一百万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成为多行星物种。
为什么是火星?
人们经常会问,为什么选择火星?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金星是一个高温、高压、充满酸性气体的地方,你肯定不会想去。月球虽然离我们近但没有大气层,重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并且缺少许多重要资源。此外,与火星相比,月球的防护性能差很多。如果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比如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全球核战争爆发,他们可能会向月球扔几颗核弹。用核武器攻击火星就难多了,核武器到达火星之前应该能有时间来阻止攻击。因此,即便地球发生灾难,到达火星的距离和时间难度真的能保护人类意识的延续。长远来看,我们还可以让火星变暖,增加其大气密度,让大约 40% 的火星表面出现液态海洋。未来我们可以将它改造成类似地球的行星。
当我们的探索活动超越了火星,可以去一些像谷神星这样的小天体以及木星的卫星等。星舰最终将具备到达太阳系任何地方的能力。然后,我们需要一种新级别的技术去探索其他恒星系统。但如果我们连火星都无法抵达,其他的恒星系统就毫无希望了。(去火星)需要一些工作,属于一种修补方案,但这真的是我们成为多行星生存物种的唯一选择。
星舰是第一个用于实现多行星生存的火箭
星舰就是实现生命多行星生存和保存人类意识之光的关键。此前没有任何火箭有可能将地球生命延伸到另一个星球。
这是3次试飞的比较。你可以看到,星舰的推力显著提升。大约一个月后,我们将进行第4次飞行。运气好的话,我们应该能够成功穿过高温区,受控溅落到海里。希望一级火箭也能成功降落到虚拟塔位上。如果成功,第5次飞行将尝试让一级返回并落回真实塔架。我认为,今年通过 Mechazilla 机械臂捕获火箭的成功率大约在80%到90%之间。
这真的很疯狂。我们第一次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听起来简直离谱:我们要使用一个巨大的、甚至比电影里的机甲酷斯拉还大的设备,用机械臂从空中接住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物体。就是要这么干。可能第一次不会成功,但我们相信最终会成功。
今年回收一级,明年回收二级
我对今年用机械臂回收一级火箭充满信心,接下来二级飞船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需要长一些的时间。对于飞船回收来说,我们希望至少能连续两次成功降落到海上某个特定地点,或者撞入海洋某个特定地点,然后才会尝试让它到发射场着陆。因为我们不想让碎片洒在墨西哥或美国上空。
我猜测可能在明年开始重复使用星舰飞船,但今年极有可能让飞船飞到海洋的一个受控区域,让它在太平洋或印度洋某处的虚拟塔位上着陆。
今年开始产能加速
我们将建造更多的回收机械臂。星舰基地会有两座发射塔,卡纳维拉尔角也会有两座。明年中,卡角的第一座发射塔和发射系统将投入运行。我们会在星舰基地实施开发阶段飞行,测试新技术,制造火箭。大部分任务飞行将在卡角发射。
今年还要造大约6对一级火箭和飞船,这个生产速度明年将大幅提升。这也是我们建大型工厂的原因。最终,我们需要制造比一级火箭数量更多的飞船,特别是针对火星任务。因为我们会将飞船拆解用作火星上的原材料,这些材料非常珍贵。
最终,我们还是要让飞船返回地球的。我认为应该给人们提供回家的选择,因为如果有机会回来,他们才可能更愿意去火星。但我认为大多数去火星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返回地球。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产能,最终达到每天制造多艘飞船的水平。
我曾经被告知火箭重复利用是不可能的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一开始,我们甚至无法将一枚小火箭(猎鹰1号)送入轨道,而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实施了几百次轨道发射、回收和重复使用。我曾经多次被告知火箭重复利用是不可能的,即便成功了也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会想要多次使用火箭。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常态化地发射和回收一级火箭,并且也回收了整流罩。所以,我们从猎鹰项目中学到了很多经验,也为星舰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猎鹰和星链显然是让公司得以持续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
星舰将发射地球上超过99%的质量
从一枚小火箭到猎鹰 9 号这样大一些的火箭,多次迭代到猎鹰重型、再到星舰,星舰还将更大。今年工作如果按计划进行,SpaceX将把地球上90%的质量发射入轨。中国发射大约 6% 的质量,世界上其他航天实体发射4%,这是非常惊人的。等到星舰开始执行任务飞行,我们将发射地球上超过99%的质量——这也是在火星上建立城市所必须做的。最终配置或形态的完全可重复使用星舰运载能力将超过 200 吨,而且一天内能多次飞行。
一次火星任务需要在轨补加推进剂5到6次
为了到达火星,我们需要建造类似推进剂仓库的“加油版”星舰,装满推进剂。它看起来更像热狗,而不是一支矛。(注:“加油版”星舰不需要降落火星,所以不需要具备气动外形。)前往火星的任务星舰携带几百吨载荷从地球起飞,进入轨道后推进剂几乎耗尽,由“加油版”星舰补加推进剂,然后一路飞往火星并着陆。
明年我们要验证星舰与星舰之间的推进剂转移。虽然两艘星舰连接后进行流体转移的场景可能看上去有些好笑,但它的确是去火星的重要一步。每次火星任务需要进行大约5到6次推进剂补加,大致是5:1的比例。
定制月球版星舰
(推进剂在轨补加)对NASA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项目也很重要。我们计划为月球任务定制飞船。月球上当然没有回收机械臂,所以飞船需要着陆腿。飞船无需配备热防护罩和襟翼,因为月球没有大气。未来我们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名为阿尔法的月球基地,实现月球上的永久居住。
第三代猛禽发动机大幅简化
看看猛禽发动机推力是怎样从185吨提高到280吨的。我认为一级火箭发动机的最终推力目标是超过 330 吨,这意味着起飞时的总推力将达到 10000 吨。
同时,第三代猛禽发动机不需要热防护罩。它在许多方面进行简化,增加了很多内部冷却通道,这是第二代猛禽所没有的。在需要用二级管道的地方,管道也集成到了泵和燃烧室壳体中,使全系统变得更加简洁。第三代猛禽虽然看起来似乎少了许多部组件,实际上那些部组件要么被去掉了,要么集成到了系统中。
制造第三代猛禽发动机的过程非常困难,但一旦完成,它将更容易进行组装,性能更高,总质量更低,并且更可靠。
星舰升级更强更大
星舰越来越高是必然的。根据目前设计,第二代星舰的入轨质量将超过100吨,第三代星舰将超过 200 吨。如果(第三代星舰)每次飞行能送200 吨入轨并且能完全重复使用,这太不可思议了,而且它将高达500英尺(注:500英尺约合152米;星舰目前高121米)。
我们进行了数千项的设计改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改进在于,第三代星舰每次飞行的成本将比猎鹰1号还低。这就是完全可复用火箭和一次性火箭之间的区别。猎鹰1号每次发射可将大约半吨的质量送入轨道,第三代星舰每次飞行可以携带的质量将是它的400 倍,成本却比猎鹰1号更低。最终,我认为我们能将每次飞往地球轨道的成本降低到 200 万或 300 万美元左右。这些数据有些难以想象,以前没人认为这是可能的,但我们并未违反任何物理定律。
火星自给自足有基础
在火星上,最初我们可能只会简单地重复利用飞船材料,大多数飞船可能不会返回地球。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能会希望把飞船带回地球,这样就能重复飞行。为此,我们需要在火星上制备甲烷(CH4)和氧气(O2),这可以用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来实现。火星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上还有大量水冰。所以,这个环境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选择液氧甲烷系统,就是因为在火星上制造甲烷和氧气相对容易。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火星上制造甲烷和氧气的原料是现成的。
地球人努力工作存钱就能去火星
火星任务每两年或 26 个月进行一次。大致每隔两年,就会有数以千计的星舰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你购买星链服务的钱正在帮助人类实现登陆火星目标。
我们希望将去火星的成本降低到几乎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程度。比方说,在地球上努力工作存钱,就应该能去火星。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几乎每个人都能去火星。我相信很多政府也会赞助。
怎样选择着陆区?
我们希望能到达火星上的理想着陆区,那里有丰富的资源,能获得水或水冰,而且离两极不太近以便利用太阳能。
虽然不知道能否获得批准,如果能在火星上用核能就好了,可以利用核能产生的热量来发电。我们的理想(着陆点)应该是低于火星“海平面”约两公里的地方。我们可能希望在火星极地和赤道的中间地带降落,这里地势低,大气密度更高,可以利用大气进行减速。
先有马,才有马车
所有这些事情都需要研究。人们有时问我,这些问题正在解决吗?我的回答是:还没有,因为我们需要先有马,再有马车。火箭就是马,这些问题就是马车。
最终,我们会需要所有这些东西:大规模发电,矿物开采,水冰开采,推进剂制造,长期生命支持,大量建设工作,全球通信,等等。我相信,这将为那些想在火星上创业的企业家们开辟许多机遇。无论是是建设推进剂存储库,还是提炼铁矿石、开比萨店或酒吧,我们都将有机会在火星上干在地球上喜欢干的任何事情。想想开一家火星酒吧,多棒啊!
建立火星城市需要一百万人几百万吨物资
要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大约需要一百万人口和几百万吨的物资。我们能在 20 年内做到。然而,为了实现自给自足,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业基础,不能缺少任何元素。
如果每天发射 10 次、每次运载200吨,每一轮火星任务期间能向火星运送25万吨物资。(注:火星发射机会每两年一遇,一个任务期内的发射窗口为2-3个月,但马斯克此处数字疑似有误:按90天窗口计算,一个任务期内运载总量应为18万吨。以及,同一个发射场每天的火星发射窗口为小时级,地球轨道对接任务的发射窗口为分钟级,如果每天发射10艘任务星舰及配套的50艘“加油版”星舰,需要建设数量惊人的发射台,而如此大规模、连续90天的甲烷排放将对地球造成严重污染……当然,这些都是星舰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8年能运送100吨物资。我认为这完全可行。我们真的要干这件事。想想都觉得疯狂:运送数百万吨物资到火星!
巨大的星舰舰队待发
为此,我们要建造很多星舰,每年需要几千艘。听起来很多,其实是很可行的。如果和汽车生产比较,这只是个小数字。当然,它比汽车大得多。但即使从总重量来看,每年建造几千艘星舰也是非常可行的。
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离开火星的发射站。我想象所有星舰等待行星排成一线(注:太阳、地球、火星位于一条直线上且火星和地球位于太阳同一侧时地火距离最近,为地火任务最佳窗口),然后巨大的星舰舰队从火星起飞。
我们真的要这样做了。回想一下星舰项目的起源。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原来只是一片沙滩,看看现在我们在这里取得的成就。我们已经完成了3次星舰飞行,第4次也将进行。我们正在建设巨大的工厂,将有能力生产大量飞船。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我们要开始行动了。我们要把人类带上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