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与别人聊天?7个策略,受益无穷
如何更好地与别人聊天?7个策略,受益无穷
胡雪岩说:“愈是能干的人,愈知道沟通的重要。”
有效的沟通,能表明态度,也可增强好感。众所周知,聊天是一门学问。学习聊天技巧,令人如沐春风,会让人更容易喜欢你。《反本能》一书提出了7个聊天基本策略,学会了对聊天能力的提升会很有帮助。
调整心理距离
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心里距离,有一定的标准。研究发现:人们的亲密距离一般为0~0.45米,个人距离是0.45~1.22米,社会距离是1.22~3.66米,公众距离是3.66米以上。其中,0.45~1.22米是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的一般距离。
距离合适,人们会感觉安全。过近的距离,令人不安,电梯里人们习惯往上看,就是距离太近了,感觉不安。聊天时,观察对方是否有下意识后退的动作,如果有,说明距离不合适,对方暂时还没有建立起对你的安全感。当然,不同的话题,安全距离也是不同的。
例如,要好的朋友调侃你,你大概不以为意;但如果刚认识的人或是陌生人这么做,可能就会有心理不适。与人聊天,先要调整好心里距离。
学会具体地赞美
弗兰克·怀特说:“赞美是一种礼物,它能够传递出真诚和善意。”
人都有被肯定、被赞美的需求,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很值得学习的聊天技巧。什么样的赞美是合适的?符合事实;值得赞美;就具体事项赞美;语言生动。过于夸张的赞美,会令人尴尬和不适。简单说来,就事论事,又具体又有细节的赞美,能让人感受到你的用心。
学会提问
《礼记·学记》有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会如同攻治竹木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再攻治紧要处。提问需要策略,理当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具体说来,提问尽量要找方向性和假设性的问题,不要找选择性的问题。合适的提问,是又有礼貌,又不会太难,能让对方快速回答的。
行为和情绪的自我调控
同样的环境中,人与人的行为和情绪会互相影响。在与人聊天时,你的状态好,对方也会很投入;反之,你如果懒散消极,对方也就不那么容易继续聊下去了。若是想要与人交谈,先调节自己的情绪,进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中,如此,对方也更容易给予积极的回应。
增加熟悉感
出于本性,人天生喜欢熟悉的东西。你会发现,大学里有很多老乡会,可能大家之前都不认识,但一说来自同一个地方,有共同的家乡和口音,心里莫名就有了亲近感。为了减少思考,大脑会让我们选择熟悉的处事方式,熟悉的回家路线,以及熟悉的朋友。熟悉意味着安全,意味着不需要太多戒备和精力。沟通聊天时,多寻找一些共同点,更能拉近距离。例如,来自同样的城市,有共同的朋友,或是相似的工作经历等。其实最有用的,是认同对方的观点。这种认同感,对建立熟悉感十分有用。
克服过强的表现欲
人人喜欢被认可,喜欢表现自己,同时不喜欢倾听。但是,让聊天进行下去,第一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就是给对方表现的机会。过度的表现,或许会同时贬低他人,令人戒备。大概没人会喜欢爱卖弄的人。聊天中,有所保留,等待对方慢慢发现,会比自己过分表露的效果好许多。
尽量让对方表达
让对方看到你在用心听TA说话,很感兴趣,那么对方的聊天欲望会更强一些。人人喜欢尊重,没人喜欢被打断被忽略。让对方表达,引导对方讲述,聊天会更顺畅。
不过,再多的策略,也比不上真诚。因为,真诚才是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