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东南大学:百年学府,英才辈出
东南大学是中国江苏省的一所公办高校,成立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位于南京,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在南京四牌楼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更名两江师范学堂,1915年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中,以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在南京四牌楼国立中央大学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办学条件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总占地面积5888亩;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有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学生2005人;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两院院士1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6个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第4位、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3位。
学术研究
2023年科研经费到款39.2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3217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85件。截止2023年12月底,有效发明专利14739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
校园文化
东南大学的校训为“止于至善”,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学校设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无锡、苏州等校区,其中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中心,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环境优美,是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区情况
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中心,东枕钟山,西邻钟鼓楼,北临玄武湖,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环境优美。曾是六朝宫苑的遗址、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国立中央大学旧址。截至2024年4月,四牌楼校区占地面积411309平方米,校园房屋总建筑面积476587平方米,现有9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近75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学生)。
九龙湖校区: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97.17万册。
丁家桥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丁家桥87号,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紧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周边有大量的美食店和商场,生活气息浓郁,是医学生的温馨港湾。丁家桥校区是东南大学三个主校区之一,是医学学科、生命学科、生物与医学工程学科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育基地、医疗卫生服务基地和江苏省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创业中心。
无锡校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创建于1988年4月,前身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重点大学分校之一,最先开启了中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校区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山水城状元路5号,占地近500亩,建设在太湖湾科创带核心区。该校区包含集成电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自动化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学院几大院系。
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的前身为2005年10月成立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高价值平台建设为一体,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坐落于风光秀美、景致典雅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近10.7万平方米。现有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东南大学技术转移(苏州)中心等机构,以及若干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所中外联合研究生院。
校园环境
东南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拥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如大礼堂、孟芳图书馆、六朝松、梅庵等。其中,大礼堂位于四牌楼校区中央,始由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动工,1931年4月竣工。1931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民会议即在此召开。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象征。其雄伟庄严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在众多的校园建筑中独具特色,成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即以大礼堂作为汉东省人民检察院的取景地。东南大学大礼堂是中国近代建筑中非常可贵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交汇融合,建筑艺术互相影响激荡的结晶。
校友情况
东南大学校友众多,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承嘏、梁希、钱崇澍、李四光、秉志、恽子强、曾昭抡、冯泽芳、俞建章、叶企孙、罗宗洛、王家楫、秦仁昌、吴有训、杨惟义、蔡翘、刘敦桢、汤飞凡、潘菽、汪胡桢、周志宏、胡经甫、茅以升、张景钺、金善宝、陆志韦、庄长恭、陈桢、顾颉刚、汤用彤、戴芳澜、周仁、陈焕镛、竺可桢、傅承义、张文佑、吴学蔺、朱壬葆、周惠久、黄文熙、毕德显、周同庆、王应睐、袁见齐、赵九章、徐克勤、王葆仁、郑作新、余瑞璜、袁翰青、陆学善、吕叔湘、赵宗燠、方俊、郑万钧、李春昱、柳大纲、魏曦、夏坚白、邓叔群、吴学周、赵忠尧、童第周、高济宇、张钰哲、严济慈、施汝为、杨廷宝、斯行健、向达、张肇骞、伍献文、朱显谟、张宗燧、郭令智、张致一、郑国锠、徐冠仁、张钟俊、任美锷、姜泗长、吴中伦、杨澄中、时钧、黄耀曾、严恺、侯学煜、翁文波、胡世华、徐芝纶、盛彤笙、钱钟韩、蔡旭、陈永龄、高怡生、林鸣、史生才等。
所获荣誉
东南大学获得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
- 2024年1月,入选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评选的新一期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 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 2022年,获批成为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 2022年,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2022年7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1年11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21年10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 2020年11月,获得“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和“最佳实践大学”称号
- 2018年12月,荣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2017年8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校园设施
东南大学校园设施完备,包括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宿舍条件优越,配备空调、独立卫生间、独立浴室、上床下桌、两或四人间、热水供应、洗衣房/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等设施,住宿费为1500元/年,设有门禁系统。校园环境优美,离地铁近(3公里内),设有4个食堂,提供清真档口,设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