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颠覆认知:张飞墓出土文物揭示其文武双全的真实形象
考古发现颠覆认知:张飞墓出土文物揭示其文武双全的真实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被描绘成一个粗鲁、莽撞的武将形象,但历史上的张飞是否真的如此?近年来,考古学家对张飞墓的发掘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张飞形象。
在历史上,很多人物会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比如张飞的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每当提到张飞,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身材魁梧、黝黑的脸庞上是浓密的络腮胡子,一双眼睛看起来如同铜铃。
他说话粗鲁,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子,徒有一身的蛮力。但是他比较讲义气,为兄弟可以两肋插刀,为什么我们对张飞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呢?
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被世人所传颂,还根据小说拍摄了好多的电影、电视剧等,所以大家对张飞的印象就是缘自罗贯中的描述。
罗贯中在描写张飞的时候夹杂了很多的个人情感,所以在他笔下的张飞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真实生活中的张飞是什么样的呢?在考古学家挖掘张飞墓时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或许会颠覆你对他的印象。
张飞的书画造诣很高
在《三国演义》中,称张飞是一个屠户,但历史上记载了张飞出生于一个富人之家。在三国志中就记载了张飞为了帮助刘备成就一番事业,变卖家产,花大价钱雇佣了三百名勇士。这可以看出张飞的家底是非常丰厚的。
在古代时候,特别注重文化,既然家里有钱,张飞的父母肯定会让他去读书学习,所以张飞不可能是一个大老粗。
史书上也记载了,张飞在跟张郃打仗胜利后,在一处悬崖上刻了一句“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打破贼首长廓于八濛,立马勒铭”留念。
从这一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张飞的文学水平还是不低的。而且他的字笔力千钧、入木三分。元代的吴镇就夸赞张飞的书法,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书法大家,明代的几位大书法家也都对张飞的书法表示赞赏。
考古学家挖掘张飞的墓穴也发现了好多的文物证据,在墓中有大量张飞亲手刻制的石碑,上面的字体优美,文笔华丽,确实象出自一位名家之手。
而且历史资料上还有记载张飞善于画美人画像,在清朝的不少书中都能看到关于张飞善画美人的记录。综合这些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张飞不止是一名出色的武将,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张飞的相貌
历史上的张飞其实长得一点儿都不差,虽然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得出结论。一是,张飞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结婚,在山中偶遇了夏侯霸的堂妹。
张飞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而夏侯霸的堂妹也一眼就喜欢上了张飞,最后成为张飞的妻子。这就可以证明张飞长得不错,如果他长得真像传说中的那样,怎么会让人对他一见钟情呢?
二是,张飞结婚后有两个女儿,长大成人以后都嫁给了后主刘禅做了皇后。能够做皇后的人肯定长得非常漂亮。从遗传学来说,女儿遗传父亲的多,所以张飞应该也长得非常英俊。
三是,在张飞墓中我们还发现了不少的壁画,上面的张飞皮肤白皙、长相优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四是,在赤壁之战之前,鲁肃去见过了刘备、关羽和张飞。
他在跟刘备商量作战计划时曾说过,在江东有周瑜这样一个美男子,没想到在冀州竟然也有让人惊艳的男子,因刘备和关羽都不是冀州人,所以鲁肃说的美男子只能是张飞了。
由此可见,张飞不仅长相不丑,而且还美得让人眼前一亮。《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所以要求的是人物鲜明的个性,是罗贯中为了让张飞符合他所设定的人物性格,才会将他的相貌描述成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张飞文武双全
《三国演义》当中的张飞跟《水浒传》中的李逵给我们的印象是差不多的,都是大大咧咧,一言不合就动手,脾气暴躁且没有头脑。但真正的张飞并不是这样的,他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
在长坂坡一战中,张飞带领二十余人先行。在发现对岸曹操的先锋后,为了让对面的曹军被自己的实力所震慑。他命这二十几个人从路边砍下树枝,绑在马尾巴上。
然后,他让士兵骑着马在林中奔跑,扬起漫天的尘土,使得曹军误以为对方人马众多,吓得不敢贸然前进。后来曹操带领的大部队赶到,想要对张飞发动进攻,这时张飞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冀德也!”。
张飞利用自己的气势吓得曹操不敢前进,也正是因为张飞的一声大喝,让曹操的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寸裂,当场一命呜呼。这也让本就萌生退意的曹操吓得转身就逃,曹军也跟着落荒而逃。
如果不是因为张飞的英名,曹军怎会因为一句“我是张飞”就吓得魂飞魄散呢?公元213年,张飞率领军队攻打江州。守卫江州的大将严颜死守城门,绝不投降。
最后还是被张飞给攻破了,活捉了严颜。张飞非常钦佩严颜的骨气和勇气,非但没有将他杀死,还将他放了并奉为上宾,以礼相待。
公元218年,刘备派张飞攻打张郃。张飞带领着一万多名精兵前去挑战张郃,双方对战了五十多天难分胜负。
最后张飞趁张郃不备,带领军队从崎岖的山路突袭张郃。张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战败后爬上岩石才得以逃脱。张郃是曹操良将之中最有计谋的,竟然被张飞给打败了,这一战真正成为张飞“封神”之战,也进一步证明了张飞的智勇双全。
历史上很多的人物,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主要靠文学作品对他们的描述。但他们真实的形象可能跟书中描写得相去甚远。所以我们要想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就需要靠我们自己从历史资料中去解读。
很多的正史中从不同的侧面会对历史人物进行阐述,那才是他们真实的面目。我们不能被电视、电影所影响,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