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明不饿却总想吃东西,有这4个特征,可能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明不饿却总想吃东西,有这4个特征,可能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538OeOkqyB.html

情绪性进食是一种常见的饮食失调行为,它与生理饥饿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将从定义、特征以及调节方法三个方面,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情绪性进食,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

有一部分人,无论是难过、焦虑,还是压力大,都喜欢通过吃东西来缓解,有时候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想再吃,直到撑得肠胃不舒服。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情绪性进食”,是个体发展出来应对负面情绪的不良策略,也是一种饮食失调行为。

情绪饥饿VS生理饥饿

  1. 突然出现

情绪上的饥饿是突然出现的,它会在一瞬间击中你,感觉非常紧迫;生理上的饥饿是逐渐出现的,吃东西的冲动并不那么强烈。

  1. 只渴望特定类型的食物

情绪上的饥饿让你有一种强烈的吃垃圾食品、喝含糖饮料之类的冲动。但当你生理饥饿时,几乎任何东西想起来都很有食欲,包括健康的蔬菜、水果等。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面对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导致皮质醇(压力应激激素)上升,让我们更渴望高热量的食物。

  1. 不会因为吃饱就得到满足

情绪上的饥饿不会因为吃饱就得到满足,即使饱了还想要吃更多 ,常导致盲目进食;生理饥饿只要当你的胃吃饱了,你就会感到满足,继续吃的欲望变得很低。

  1. 通常会导致后悔、内疚或羞耻

情绪上的饥饿通常会导致后悔、内疚或羞耻,因为你内心其实明白自己不该吃。但当你只是吃东西来满足身体正常的热量和营养需要时,你不太可能感到内疚或羞愧。




正确的调节方法

  1. 记录情绪和饮食日记,找到情绪化进食的触发因素。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容易进食,以及自己是在逃避什么情绪。

  2. 针对性解决触发情绪的原因,找到情绪性进食的替代方案。比如,当工作遇到小困难没思路的时候,可以和关系很好的前辈、同事等商量,或者搜索类似的案例或其他人的做法找找启发。

  3. 练习简单的正念饮食,简单来说就是在吃东西的时候,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吃这件事上。比如,至少把食物摆放在餐盘中,端到餐桌上,坐下来吃;小口慢嚼,真正分辨食物自身的味道,及时捕捉到饱的信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