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佛教七佛:从历史到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佛教七佛:从历史到文化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m.ifensine.cn/baike/show-469208.html

佛教中的七佛,是指过去庄严劫中三佛和贤劫中四佛,包括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他们不仅是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更与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有着密切的联系。

七佛简介

七佛,即过去庄严劫中三佛与贤劫中四佛。小乘经典中只提及四佛或七佛,而《增一阿含经》则记载了更多诸佛。释迦牟尼佛的化相是参照过去诸佛,其八相成道的始末也与诸佛类似。"诸恶莫作"等偈颂,是众所周知的七佛通诫偈。

七佛详细介绍

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梵语 Vipaśyin,汉语音译毗婆尸,意译为观。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

尸弃佛

尸弃佛,巴利语 Sikhī,梵语 Shikhin,汉语音译尸弃,意译为火,又云持髻。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巴利语 Vessabhū,梵语 Viśvabhū,汉语音译毗舍浮,意译遍一切自在。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

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巴利语 Kakusandho,梵语 Krakucchanda,汉语音译拘留孙,意译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巴利语 Konāgamano,梵语 Kanakamuni,汉语音译俱那含牟尼,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

迦叶佛

迦叶佛,巴利语 Kassapo,梵语 Kāśyapa,汉语音译迦叶波,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巴利语 Sakyamuni,梵语 Shākyamuni,汉语音译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七佛记载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出于《长阿含》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

七佛因缘

依据佛经所载三劫之中,皆有千佛出现。其中,以上列七佛与此间因缘较深,故诸经常有所论。如《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述及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并列举与七佛有关的劫名、种姓、菩提树等,大略如下:

七佛
种族
俗姓
王城
菩提树
侍者
筹量
毗婆尸
刹帝利
拘邻
盘头波提
波罗利
无忧
八万岁
尸弃
刹帝利
拘邻
光相
分陀利
忍行
七万岁
毗舍浮
刹帝利
拘邻
无喻
娑罗
寂灭
六万岁
拘留孙
婆罗门
迦叶
安和
尸利沙
善觉
四万岁
拘那含
婆罗门
迦叶
清净
优昙跋
安和
三万岁
迦叶
婆罗门
迦叶
波罗奈
尼拘律
善友
二万岁
释迦文
刹帝利
瞿昙
迦毗罗卫
毕钵罗
阿难
百岁

其中,毗婆尸佛出现于过去九十一劫中,其次二佛出现于过去三十一劫中,后四佛则出现于贤劫中。

七佛相关

七佛乡

七佛乡位于青川县东南部,东邻建峰乡,南界马鹿乡,北接凉水镇、楼子乡,西连江油市雁门镇,幅员面积50.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964亩,其中田605亩,乔竹公路穿越全境,交通便利,全乡辖6个村,31个社,816户,总人口3162人,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3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450吨,人均占有粮食459公斤,人均纯收入1249元。

七佛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度适中,青竹江纵贯全境,很适合茶叶生产,七佛茶在唐代被列为贡品,故有“武皇平生饮最爱、唯有七佛贡茶来”的美誉,“七佛秀芽”1990年获四川省首届“甘露杯”金奖,“七佛贡茶”1997年获广元市“广茗杯”第一名,1999年6月七佛贡茶又获中国第三届名茶评比“中茶杯”一等大奖。

七佛山寺

七佛寺高平七佛山位于高平东山的七佛山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两万亩,是高平市确立的“身边增绿”重点工程之一。自2002年以来,高平市先后投资一亿元,完成荒山造林一万亩,退耕还林两千亩,新栽各种树木多万株。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到山顶的道路工程和道路两侧高标准绿化。七佛山生态公园已经初步形成针阔混交、乔灌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七佛寺的由来传说一唐代僧人登七佛山游览,被山景迷倒,便在山下竖起七尊大佛。当天夜间,突然有五道金光凌空现世,天地如昼,七彩缤纷,祥光满山。次日凌晨,只见山脚下出现了五个仙洞,洞中有五条金龙卧息。山顶现出一寺,七尊佛像端坐其内。原来夜间五龙并力,抬佛峰顶。从此在主峰顶就有了七佛寺。七佛山也因此得名。

七佛寺历经千年沧桑之变,几经摧残修复。上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2002年复扩重建七佛寺,历时五载,积新七而落成。即:七佛街、七佛路、七佛山、七佛门、七佛塔、七佛殿、七尊大佛,占尽人间形胜风光。

七佛寺共有七道门。从眼前出现的汉白玉牌坊是七佛山主峰上的七佛寺的第一道门,上刻有少林寺法师题写的“清净”二字。前五道门相距约百米,第二、三、四、五道门分别题刻着“吉祥”、“平安”、“益寿”、“成就”。第六道门即正山门匾额“七佛寺”三字由当代书法大家启功题写,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题写了“七佛胜境”匾额。寺门对联云:

九品莲台十万户红尘佛光普照 七佛宝顶八百里太行飞龙来脉

进山门是“洗心池”,右侧有供奉太虚大师真身舍利的舍利塔,为镇寺之宝。迎面登上186梯阶为第七门——仪门,寺内依次为天王殿、正佛院,皆飞檐斗栱、挑角凌空、青砖绿瓦、紫墙金地、大理石梯阶,诸佛像皆金碧辉煌,庄重慈祥。佛院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撰的“重建七佛寺碑”。后塔院白玉佛塔高耸云天,为汉白玉大理石砌成,塔高25米,由世界名僧净空大师、惟贤法师题写塔名。登上绝顶处的飞云、揽月二楼阁,只觉人在云间,寺在青天,紫气东来,瑞满城阙。一字七道门,高低错落有致。日暮时七道门灯火辉煌,远看似凌空飞船,桅杆飞帆,慈航普渡,佛光灿烂。夜间从高平城中仰看峰顶,遥见从寺院直到七道门的千米灯火恰如一条金龙俯卧七佛山顶,佑护着全城百姓,给高平人民带来吉祥与和谐。

七佛贡茶

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有过很多专供皇帝享受的、由各级政府奉供的物品,那就是贡品。茶叶就是其中之一。

茶叶作为贡品的历史很早,有书面文字记载的就可追溯到周武王伐纣时代。《华阳国志.巴志》载:公元前1066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苴国),置葭萌郡,爵之以子(苴国侯)......丹、漆、荼(茶)、蜜......皆纳贡之。”这是关于“贡茶”的最早记载。至秦得巴蜀后,饮茶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贡茶的记载就很多了,历代贡茶的名目之繁多、采制之考究、历史之绵长(至清王朝垮台)、时令之严格,都可称最!贡茶制度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历代皇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欲望也为中国名茶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上面的记载,又见《郡国外夷考》中所提:“《汉志》葭萌,蜀郡名(郡址在今天的四川广元昭化古城)。萌音芒,方言,蜀人为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巴蜀志》、《昭化县志》、《广元县志》都有凉葛乡大佛滩(今七佛乡)有野生茶、味上佳的记载。又见《广元县志》民国时四川省邓锡侯主席令:“今考,昭化凉葛乡大佛滩有野生茶树13000余株,品质上佳,为出口物品,如困,应急与救助...”等等。又经考证,在古时葭萌郡辖地内,只有今七佛乡有野生茶树,千年以上古茶树和野生岩茶至今尤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葭萌郡王上贡周武王的“荼”就是今天的“七佛贡茶”,开了贡茶之先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