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堂斗》与影视:美国华裔黑帮形象的互文演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堂斗》与影视:美国华裔黑帮形象的互文演绎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517972/

《堂斗》是苏思纲基于美国官方法庭、新闻报道等史料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聚焦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美国纽约华裔黑帮四次堂斗的历史。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早期美国华人的生存状况,还揭示了离岸离国的华人在异国他乡依然保留着高度的中国文化特性。本文将从历史文本与影视形象两个维度,探讨这段充满血泪的历史如何在影视作品中得到浪漫化再现。

“杏眼流民大军”的逼仄生存空间

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经济衰退与太平洋铁路竣工的双重压力下,大批华工被迫另谋出路。这段“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尸骨”的铁路,不仅见证了华工的悲惨命运,也开启了他们在美漂泊的序幕。

纪录片《港口往事》记载了厦门港、泉州港作为“猪笼仔”(华工蔑称)猖獗之所的历史。19世纪中后期,因中国国内战乱动荡、经济低迷,许多华人选择出海讨生活。苏思纲描述了早期华人移民的抵达场景:“在曼哈顿,多数早期华人移民是由出生于香港的商人——和记老板在火车站或码头接来的。”社团的威信来自于与跨洋运输业的协议,垄断了华人主要的出入途径。

然而,这片充满血泪的土地并未因华工的付出而有所善待。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十年内禁止华工赴美并限制归化入籍,加之坦慕尼协会操纵政治带来的司法压迫,使得华人在美处境雪上加霜。


《堂斗》中插图与《战士》中的影像表现出当时政府对于华人的态度

堂斗:影视中美国华裔黑帮形象形成

苏思纲总结了堂会的秘密社会组织与互助社团有三种类型:地域性会馆、宗亲会和结拜兄弟社团。这些组织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华人在美生存的无奈与智慧。

在四次堂斗中,从权力争夺到年轻会员因面子、荣誉等原因展开的多次冲突,逐渐失控。这种传统的堂会组织结构,通常由年长的大佬主持,辅以精明的商人作为门面,以及众多打手作为基础。

其中,“素鸭”麦德的形象尤为引人注目。这个外表纤细瘦弱、行为举止像个女孩的人,却隐藏着“老虎的精魄”。这个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延续,如《龙年》中的年轻华人黑帮大佬Joey Tai,由尊龙饰演,清秀英俊却阴狠毒辣。


素鸭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我想,在此之后成为了典型,以至于电影《龙年》中的年轻华人黑帮大佬Joey Tai,由同样气质俊秀的尊龙饰演:清秀英俊,内里却非常阴狠毒辣,野心勃勃又游走于生存与死亡的边界,刀尖舔血。虽然《龙年》这部影片整体口碑不佳,但是华裔黑帮大佬Joey Tai的形象却深入人心,尊龙也因此大放异彩,获得金球奖最佳男配,两年后即在《末代皇帝》中饰演溥仪。


《龙年》中的泰久义(尊龙饰)

史料文本与影视思维的互鉴

传统史学要求史料文本简洁明确,但近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的视听语言逻辑与叙事思维开始影响史料文本的记叙方式。苏思纲在《堂斗》中就采用了更具画面感的写作方式,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历史与人物的张力。

例如在写1906年的新年堂斗时,“鞭炮掩盖了枪声”,警方在查验尸体时发现红包,这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但这些钱永远地用不上了。这种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最真挚的祝愿与定格的暴力之间的强烈对比。


《战士》中表现的唐人街节庆

结语

从被贩卖的劳工到唐人街的社会组织,再到逐渐爆发宣战的堂斗,美国的华裔黑帮历史造就了现如今浪漫化的影视形象。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正如苏思纲在书中所写:“历史雾霭茫茫,人心的雾霭和命运的捉弄又何尝不是浮浮沉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